最近,蓝营的“改选”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蓝营内部的“酱缸文化”在这次角逐中暴露无遗。选举中不仅出现了为了个人利益而设置障碍、暗中交易的现象,还上演了相互诋毁的戏码。基层民众普遍希望“世代交替”,然而一些“老蓝男”即既得利益者却不愿放手,令不少人感到失望和意外。

根据张亚中的说法,蓝营在2026年“改选”时有37万党员,而如今人数已降至33万。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中,40岁以下的比例仅为4%。这一数据反映出蓝营面临严重的“断层”,年轻一代对蓝营的认同感已经越来越低。此次改选对于蓝营来说,显得尤为关键,毕竟这也是他们三次竞选失利的根本原因之一。

目前来看,郑丽文可能会脱颖而出。原本大家以为,最后的争夺会在郝龙斌和郑丽文之间展开,但郝龙斌自参选以来,质疑声不断。他不仅被认为是赵家人的“提线木偶”,甚至有人曝出他通过交换不分区名单和县市提名与地方派系达成交易,且在关键议题上的立场模糊,更多从蓝营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出发,未能赢得基层信任。就连蓝营的“重量级人物”如卢秀燕、王金平、洪秀柱等,也纷纷选择支持郑丽文。可以说,如果郝龙斌继续维持目前的态度,几乎可以确定他将失去这场竞选。

郑丽文目前得到了不少支持。她的观点贴近基层,展现了清晰的态度,主张循序渐进、自然达成共识。因此,蓝营基层普遍看好她,甚至黄复兴方面也全力支持,准备在10月3日举办宴会并邀请郑丽文出席。这表明郑丽文已经得到了蓝营“军系”的支持,再加上林伯丰等工商业“大咖”的力挺,郑丽文不仅具备募款能力,还能赢得部分蓝营大佬的支持,这使她在这次选举中拥有了绝对的优势。

不出所料,10月2日,蓝营公布了一份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郑丽文获得了30%的支持,郝龙斌只有17.4%,罗智强16.3%,张亚中3.2%,卓伯源1.3%,蔡志弘甚至得票为零,另有30.4%未表态。从这份民调来看,郑丽文几乎稳操胜券。这份民调与以往不同,因为它来源于蓝营内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这一民调让郝龙斌感到非常焦虑。因为蓝营将于当天晚些时候迎来第三场辩论,这对郝龙斌来说无疑是个巨大考验。随着支持度持续下滑,他与郑丽文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让他的形势更加严峻。如果他继续维持之前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宣布他出局。

为了挽回局面,郝龙斌决定在辩论中携带四名地方民代一起亮相,包括钟沛君、柳采葳、江怡臻和董佳瑜等人。同时,他还坚决否认自己在民调中落后郑丽文,并表示从未听说过任何显示他落后的调查,强调他会全力争取直到最后一刻,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最准确的民调。

然而,众人都能看出,郝龙斌给人的印象越来越不自信。在上一场辩论时,他提前通过赵少康等人训练,这次甚至带着地方民代出场,显得缺乏独立判断力和决策勇气。一个不敢正视自己问题的候选人,怎么可能带领蓝营走向成功呢?尤其是在两岸议题上,张亚中已明确表示这将是辩论的核心,郝龙斌的模糊立场显然是导致其支持度下滑的主因。在这样的情况下,郝龙斌想要翻盘几乎不可能。

这也让朱立伦感到相当尴尬。一直以来,他都把郝龙斌视为最合适的候选人,在郝龙斌参选前就一直积极推动,为的就是“卡郑”不让郑丽文轻易上位。但郝龙斌的表现一再让他失望,反而助推了郑丽文的声势。郝龙斌为了挽回支持,甚至公开与朱立伦切割,声称从未和朱立伦见面,也没有询问过他的意见。他还批评朱立伦裁撤黄复兴的做法,以期获得黄复兴方面的支持。这一举动让朱立伦感到十分尴尬,表明他对郝龙斌的信任已经动摇。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立伦终于开口了。10月2日下午,朱立伦以蓝营“当家人”的身份最后一次参加蓝委讨论。他表示,与蓝委一起工作四年,获得的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并强调蓝营的主张始终是“和陆”立场,尽管蓝营内有不同声音,但立场依旧坚定不移。

显然,朱立伦这一番话给郝龙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为在上一次的辩论中,郝龙斌提出了一些偏离蓝营主流立场的言论,尤其是关于“对等尊严”和“和中”的说法,郑丽文当场予以驳斥,强调蓝营应该坚定“和陆”立场。而现在,朱立伦的表态明显支持郑丽文的观点,这也表明他对郝龙斌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

郑丽文无疑是最开心的人,因为她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得到了蓝营内外的认可。即便在初期,她遭遇了不少阻力和“卡郑”事件,但随着她在选举中的表现越来越好,连朱立伦也开始改变立场,逐步支持她。如果郑丽文能在即将到来的辩论中继续展现出色的表现,那么她几乎可以确定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