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年间,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变形记》,火爆了全网,引起了网络上的巨大舆论争议。
这档节目是安排两个不同人生的孩子互换家庭,生活一周。
一边是生活在城市自由自在的富家子弟,一边是困在大山拼命生活的贫困少年。
当年被所有人狠狠批评的小男孩吴宗宏,现在的生活过的怎么样。
那么,当年的事件真相是如何的呢?
颠倒是非的节目
吴宗宏小时候被节目组选中,作为农村孩子们的代表,参加了《变形记》。
吴宗宏是一位来自云南普洱偏远山村的小男孩,而交换的人则是深圳富家子弟的易虎臣。
节目组安排两人互相去到对方的家庭生活一周,就这样这位14岁的山村少年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吴宗宏孤身一人来到了与山村环境截全不同的大城市深圳。
他一脸无比认真的表情,看着每一个一闪而过的高楼大厦、耸立着的各种宏丽建筑,不知道脑海里在想些什么。
其实,吴宗宏一开始是拒绝参加这个节目的,他担心家中的农活没人干,担心没人照顾家里。
最后,在老师和继父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才慢慢松口答应了。
与城市的父亲刚刚见面,易虎臣的父亲就给了吴宗宏一个见面礼,是一个大红包,里面是一千多元。
吴宗宏忐忑不安地捏着一沓钱的边边角角,害羞的道了谢。
这么多的钱可能是他家里很久的收入,可是在这里只是随手给出去的零花钱。
来到了易虎臣的家里,吴宗宏小心翼翼的看着一切新奇的事物,尽力的融入这个家庭。
这个家里的生活第一次这么平平淡淡,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可是节目组却酝酿着制造看点,暗暗地操作着一切。
节目组故意制造了一些争端,屡屡阻止吴宗宏给这个家的好意。
有一次,吴宗宏指着摄像人员的镜头,说“我砸烂它”、“给我滚远点”。
当时这一幕给小小的吴宗宏带来了很多恶意。
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吴宗宏的错吗?
其实,那一天,吴宗宏想要给城市里的妹妹买一个生日礼物。
可是他没有钱,他想用“新爸爸”给的红包买一个生日礼物。
然而,节目组拒绝了吴宗宏的这个行为,要求吴宗宏自己去打工赚钱买礼物。
吴宗宏没有办法,只能听节目组的安排。
他来到商场看了看,很快,他看到了一个商品,想要买下来送给妹妹。
但是他一看价格就立即放下离开了,原来这么一个东西就要1399元。
他此刻迫不及待的想要赚钱,但是城市里没有人会雇佣一个未成年,更何况是一个14岁的小孩子。
于是吴宗宏想到了捡垃圾卖废品的想法,想去废品站打工。
于是他漫无目的的找着废品站,想要询问路人,却得不到回答。
走了很久,吴宗宏心情渐渐失落,再加上摄影师一直催促,他的情绪失控了,说出了一些狠话。
后来这一段经过节目组剪辑,就成了吴宗宏乱发脾气、无理取闹、白眼狼。
然而当时人们都没发现,其实是节目组阻止路人帮助,故意制造困境,激怒吴宗宏。
直到后来,吴宗宏长大之后才说出了当年的真相,一切都是节目组精心安排的剧本。
不止这一个片段,还很多很多节目组故意制造的“黑料”。
有一次,吴宗宏用红包里的钱给“新爸爸”买了一个礼物,以表示感谢。
节目组在这件事之后,一直不停地追问吴宗宏。
“在这里是否会想家”、“一点都不挂念父母吗”
吴宗宏在思考过后,小心的回答。
“这里也有我的爸爸”
这些话明显就是吴宗宏不愿意伤害了城市家人的心,才会这样说的。
可是经过节目组的剪辑,就变成了吴宗宏嫌贫爱富。
慢慢的,吴宗宏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恶意,仿佛他真的是一个坏小孩。
没有人知道,吴宗宏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给妹妹买礼物上面,给新爸爸买礼物,自己反而没有乱花一块钱。
也没有人愿意去寻找真相,节目组也不会放出真相,不愿意丢掉巨大的流量。
只有小小的吴宗宏被污蔑了,他也不知道怎么样处理这样的事情,每次一反驳就会有更多的恶意。
回到家乡的生活
一周很快就结束了,吴宗宏也满心欢喜回到了自己想念已久的家。
然而外界的争论还是一直不断,甚至还生出了“吴宗宏找城市爸爸借钱”的谣言。
面对着很多媒体的紧密跟拍,吴宗宏坚定地否认了“借钱”的谣言。
还有一些报道传播了一些虚假信息,造谣吴宗宏打电话借钱做生意,吴宗宏始终否认,并声明那是谣言。
后来的日子里,吴宗宏不再关注这些尽是虚假的谣言,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学业。
最终,他考入了广州大学计算机专业。
大学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兼职,不仅还清了自己的债务,还攒下了自己的存款。
他把钱都寄回了家里,让母亲修缮了了一下家庭,还一直供着弟弟妹妹上学。
毕业以后,他凭借着优秀的学历和经验,受到了许多大厂青睐,他最后选择了一家互联网的公司。
他从基层做起,慢慢地努力达到了管理的位置。
与他相反的是,易虎臣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易虎臣成为了一名网红,还向粉丝借钱,到了约定时间也不还钱,最后闹上了法庭。
结语
吴宗宏的故事也给了大家一个深深的警告,节目的镜头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节目想让你看到什么,你才会看到什么。
吴宗宏现在很少提到《变形记》,只是称自己为在广州工作的普通人。
闲暇时,他会向家里打电话,关心家里的生活,问起最近种起了什么菜,帮助弟弟妹妹学习。
从14岁的小男孩到如今的事业有成的青年,那些漫天飞舞的舆论并没有击败他的意志,反而督促着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