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趁着有空,讲讲《碟中谍8:最终清算》。

先说个结论,是好看的。

如果是在电影院的话,应该是更好看的,尤其是大场面的动作戏。

目前该片的热度已过,我仅借此机会简单码一篇影评,其实更像自己用来记录的观后感。

有剧透,介意者慎入。

虽然是系列电影,但对于新观众而言也算友好,顶多是队友们认不全或者不清楚前面的故事细节及彩蛋,并不会对理解整体剧情有什么影响。

熟悉的BGM,熟悉的人物关系,熟悉的责任和使命。

本片的反派不同于以往能够真实对抗的类型,它是一个强大但行动有局限性的存在——超级人工智能,名为“智体”。

为了能够封存这个可怕的力量,伊森和他的成员们齐心协力,共同拯救了世界。

好多人当初走进电影院,是为了汤姆·克鲁斯去的。

1962年出生,但他的脸放在大银幕上依然扛打,如果连续看完《碟中谍8:最终清算》和《F1:狂飙飞车》两部作品的话,你绝对会感慨这俩60+的帅哥怎么会把状态保持得那么好。

还是网上流传的那句话用来评价最为恰当——老了的法拉利,还是法拉利。

他们确实老了,皱纹爬上了眼角,但却老得很有仪式感。

《碟中谍8:最终清算》利用一场戏来短暂回顾了伊森过去的辉煌战绩,他的每一次任务成功,以及每一次失去队友的悲恸。

那些画面里的脸,是年轻的。

回忆过得飞快,接着就立刻引入了主题,新的Mission Impossible降临。

在形容智体信徒的那场戏里,我恍惚间想到了《三体》。

极端的拥护者,引发猜忌后的黑暗森林法则,核心内容是相似的。

但影片并没有对智体着墨太多,而是将重头戏交给了阿汤哥来破解灾难。

所以熟悉的各种“扒”就来了,这次是潜艇和飞机。

两段戏拍得紧张刺激,过程中大气都不敢出。

除了部分超人类的设计外,观感是很过瘾的。

虽然影片没有安排笑点,但在阿汤哥深海脱掉潜水服,以及劲风中发型被压趴的时候,我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还有一个笑点,就是联动了网友们的评价——“如果有格蕾丝的手速,抢什么票都会成功的”。

最后的结局是完美的,在解除危机后,伊森带着智体离开,这是他最后的任务,保存这个强大且不受控的能量。

我觉得电影在营造一种氛围,就是伊森的敌人始终在不停地变化,但最后的最后,这个敌人是他自己。

电影有一些工具人推动剧情,角色之间的戏份也受限于片长而做出了妥协,但总的来讲都有交代。

团队里除了拆炸弹的卢瑟外,基本做到了全员存活。

卢瑟的结局,以他的出场为起点,到最终篇做结束,算得上是给整个系列扣题了。

如果卢瑟没有离开,那么离开的就只能是伊森。

另外,我还很感慨伊森队友们无条件的信任,如果失去了这一个前提,那么任务根本无法成功。

现实里,又有多少能力者愿意如此呢?

同时我也在想,另外三个国家在电影故事的平行时空里,又做了什么呢?

他们,也一定有自己的“伊森”。

看完《碟中谍8:最终清算》后,我又翻看了一遍过去7部的豆瓣评分,可以说该系列基本是以高口碑的方式延续至今,并收获了最体面的结局。

从1996年,到2025年。

英雄的定义被不断刷新,观众的喜好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大概没有下一个《碟中谍》系列了。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