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业选好EDI设备满心期待集成上线,结果却陷入困境:管路接口规格不匹配,得重新定制连接件;控制系统协议不兼容,无法与现有生产线联动;甚至因没提前测算尺寸,EDI设备运到现场才发现厂房空间不够,只能临时改造。
这些问题不仅延误工期,还额外增加人力、物料成本。追根究底,都是前期没做好两件事:评估EDI设备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核查现场安装的空间、供电等条件。忽略这两步,再优质的EDI设备也难融入体系,先做好核查,集成才能真正不费力。
1.与预处理/后处理的衔接:
(1)若已有反渗透RO系统:需确认RO产水流量、水质是否匹配EDI进水要求;
(2)若需超纯水后处理:选择EDI设备时,需确保其产水水质能满足抛光混床的进水要求;
(3)储水与循环:若产水需储存,需搭配无菌水箱和循环管路,EDI设备需支持“间歇运行”或“循环回流”功能。
2. 现场安装条件适配:
(1)空间尺寸:根据设备外形;
(2)水电条件:确认现场供电电压、电流是否满足设备需求,同时需预留浓水排放管路;
(3)环境要求:避免安装在高温或粉尘多的区域,若现场条件差,需增加设备间或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