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操控摇杆调整电解槽角度,右手点击屏幕设置电流参数,借助VR设备我们能模拟镍电解的全流程操作。”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冶金实训基地,冶金与化学工程系教师李克恩正俯身指导学生进行虚拟操作。

△手脑并用的VR实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真新奇,仿佛置身于金川集团真实生产线。”同学们格外投入,不时发出惊喜声与赞叹声。通过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选拔,他们以学院中职部学生的身份,在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中大幅提升学习效率,提前适应高职阶段的实训课程,也为自己今后的升学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校企协同、学段衔接的生动场景,正是金昌市深耕现代职业教育、打造区域“工匠摇篮”的鲜活注脚。近年来,金昌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奋力开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统筹资源

高站位谋划职业教育强市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作为国家镍铜钴新材料基地,金昌市始终将职业教育视为支撑产业升级、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支点,尤其将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作为破解“技能断层、培养脱节”的关键抓手,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政策引领、资源整合、贯通培养”的立体化发展格局。

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金昌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任务清单》《金昌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10余项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中高职贯通培养协调机制,细化产教融合具体措施,为加快推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成立市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工作专班,按照“统筹资源、提质培优,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稳慎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一校引领、两翼支撑、多点协同”的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模式,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整合主体,实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永昌县职业中学在机构、人员、资产、专业、生源方面全面整合。截至目前,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永昌县职业中学均已完成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揭牌,首批中高职、中本贯通培养班学生已入校学习。

“一体化贯通培养为我们中职学生提供了一条路径清晰、学历与技能并重的成才之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持续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2025级设施农业技术班学生朱静说。

△紧密衔接产业的职业教育为金昌市“2+4”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同时,金昌市紧紧围绕国家、全省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任务目标,聚焦服务全市“2+4”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市域内职业教育向着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方向发展,建设形成智能冶金、循环化工、资源与信息、金属精密加工为主轴,智能建造、文旅商学等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拓展‘中职+高职+职业本科’贯通培养路径,打造涵盖中、高、本不同层次,对接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开放多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张瑞斌说。

拓宽领域

高水平构筑产教融合生态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这为新时期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

金昌市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聚焦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对接。支持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金昌市产教融合联盟、金昌经开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教联合体和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政行企校四方联动,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不断集聚,形成“一园引领,多区联动”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金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格局。

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层次联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地企共建、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推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合作模式,先后与金川集团、华中数控、蓝山屯河等企业建成产业学院10个,与新疆宜化、广西金川、华友控股等企业建成特色学徒制订单班30余个,实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厂中校”建设全覆盖。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将课堂延伸至车间

“从大一开始我就在金川集团的车间里上课,毕业时已经能独立操作电解镍生产设备,这种‘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模式,让我跳过了新手适应期,直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中高职贯通培养与产教融合结合的受益者冯国强笑着说,他全程参与了企业的订单培养,毕业即入职企业,现任金川集团镍合金公司技术员。

学院还与金川集团挂牌共建实训基地5个,共建教学示范生产线8条,镍铜钴教学示范生产线被评为2023年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企业专家李自玺等40余名工程师深度参与学院教学,年均授课超2000课时。车间即课堂、工程师即导师,源自学院和企业的“双向奔赴”,助力学生尽快成长成才。

“学院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大型上市公司就业比例达35%以上,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522人,有1556名毕业生进入金川集团就业,成为支撑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力量。”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孟曦告诉记者。

德技并修

高质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根本性转变,“德技兼修”的技能型人才是核心关键。金昌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职业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双高”建设,大力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落实落地。

健全完善“德育+技能”双轨并行教学,一体化推动中高职思政课建设,大力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以及技能竞赛、科技发明、体育文化节、艺术和娱乐、学生社团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厚植工匠精神养成土壤,不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鼓励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助力学生在竞赛中收获成长、赢得未来。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6支队伍代表甘肃省荣耀出战,获得“2金2铜”的骄人战绩,创下历史新高。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印发实施《金昌市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措施》,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师德师风涵养、专业素养提升、管理改革深化、尊师风尚弘扬”五大行动,努力培育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巨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金昌市职教学子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金奖

“在2025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我市职业院校13个代表队获得金奖5个、银奖6个、铜奖2个,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已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教师中有30余人次获省级各类荣誉,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然形成。”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杜贵峰说。

针对大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常面临的“学业与职业脱节、择业方向模糊、创业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市强化就业育人,建设职业、学业、择业、创业“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将“职业目标”贯穿始终,用“学业”打基础、以“择业”落好地、为“创业”拓空间,最终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是我们的必修课,推开生涯认知大门;SIYB创业培训教我们做职业规划,让我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过专业学习与系统训练,相信我在毕业时既能掌握技能,又能选对岗位。”参加SIYB创业培训的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程俊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