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的邻国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都处于一个发展十分低迷的状态,如果不是因为民众的众志成城,当地早就和很多非洲落后国家的面貌一样了。
而其发展低迷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制裁导致,根据联合国1718号决议成立的1718委员会对其相关行为进行严格监督。
从任务上看,1718委员会需要对第 1718、1874......2375、 2397等一系列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妥善处理被控违反制裁的行为,并就如何加强制裁措施的效力提出建议。
这些措施包括“军火及相关物资的禁运”,“煤炭、矿物和燃料的禁运”,“禁止和发展武器相关的技术交流、培训”,“禁止提供金融服务”等,具体可以看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制裁的大体范围我知道了,但我更关心的是这些措施如何进行监控呢?
毕竟规定是规定,人家邻国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得想要的东西,总不能你说不让干就不干了吧。
所以,制裁措施的执行情况到底由谁来监督?具体的监督方法是什么?发现后又会怎样去处理?
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是1718委员会,这也是对制裁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拥有最终解释权的组织,理论上成员包括全部由安理会成员。
所以,该委员会的绝大部分参与者其实都是负责协调和配合调查工作,在制裁措施执行方面没有特别的专业知识储备,甚至很多成员压根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故在1718委员会中,真正对措施有效性做出监督和判断的主要有两部分
首先是一支专家小组。
该专家小组由8名专家组成,专门负责收集、审查和分析各项措施执行情况的信息,并向委员会提交各种分析报告。
这些专家拥有核问题、大规模和常规武器、海关和出口管制、武器管制和不扩散政策、采购和贸易、金融和经济、空运和海运、导弹问题和其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背景。
一旦获得了关于朝鲜或者其它会员国可能违反决议的情报,专家小组就会进行全面核实,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判断相关情况是否真的违规。
第二就是部分安理会成员了。
刚才已经提到,1718委员会理论上是由全部安理会成员组成的,所以都有监督措施执行情况的权利和义务。
但实际上,大部分会员国对此事并没有特别的上心,监督朝鲜的优先级非常之低。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比如一个南美洲的国家本身和朝鲜就没啥贸易往来,朝鲜的发展也不会威胁到他们。
他们自然就不太会关心这个事,也不会积极的监督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最多就是维持现状罢了。
但与此同时,有些会员国因为涉及到切身利益,就非常关注措施的执行是否有力了。
首先,他们自己会最高标准的执行1718决议,全面断绝和朝鲜的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
为什么说是最高标准的执行呢?
因为决议并不是数学公式,很多条款的表达在不同会员国的理解中是有偏差的,所以就存在一定的擦边地带。
而最高标准自然就是不但一切擦边地带都不碰,甚至连合规的贸易和交流都不进行。
其次,他们还会积极监视朝鲜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技术交流情况,并持续不断地向专家小组提供详实的情报,超级认真的履行安理会授予的监督义务。
而对于朝鲜比较防范的国家想必大家也清楚,主要就是美、日、韩,虽然安理会的报告中从来不会指出提供情报的具体国家,但我个人觉得日韩出力绝对是最大的。
所以,对于朝鲜方面制裁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主要就是由专家小组和极少部分的会员国进行的。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其它会员国都违规不执行决议,只是说在监督方面没那么积极而已。
因为明显违规的情况大家都很自觉的不做了,哪怕再想从朝鲜进口煤矿、引进工人,或者向他们销售奢侈品、提供金融服务等,也都不会去付诸实践。
这其实已经执行了决议的绝大部分要求,该尽的义务可以说基本完成了,自然不会盯着一些细枝末节,对着朝鲜穷追猛打。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一定又开始好奇了,既然各国都在执行决议,明面上进行的交往肯定是合规的。
那专家小组和部分会员国又是通过怎样的信息渠道和手段,去发现涉嫌违规的情况呢?
其实,这些信息渠道和手段并不神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公开信息
即通过各种公开信息所获得的情报来推断是否违反决议,这里既有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也有不少需要仔细进行鉴别。
是的,很多时候情报人员并不需要掌握什么秘密渠道,也不需要什么秘密潜入行动,仅通过公开资料便能分析出很多信息,而这些信息我们普通人也是可以轻松查到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情报人员因为有着强大的专业背景,所以才可以一眼看出重点。从这一点看,B站很多的UP主其实都有着情报人员的潜力呢(笑)。
而公开信息的来源就是两个:
(1)朝鲜方面自己发布的官方信息
这里面有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比如前段时间的国防自卫展会,火星-17、18的发射、各种阅兵视频等,朝鲜方面都进行了深度报道,照片视频一个不落。
在朝鲜民众看来,这是祖国强大的象征,在我们看来,就是邻国确实有一套,还真的搞出来一些东西。
可从专家小组的角度看,这就是违反决议的最好证据,还是那种能轻松识别出来的。
只不过他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更加详尽的分析,从而确认违反决议的程度和现有的武器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需要仔细甄别的,比如下图乍一看只是一张普通的商场礼品卡,但右上角的标识却是一家日本公司,也就证明该公司必然和朝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有可能存在违规情况。
相信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谁会盯着一张礼品卡的看呢,更不会想到竟然还能引出一家日本公司。
(2)别国公开信息
如果说各种阅兵是朝鲜主动曝光,那有一些业务他们则希望闷声发大财,所以绝不会在自己发布的任何信息中提到。
但能控制自己,队友就难防了,比如军用通信设备被严格被限制的,别国不能向朝鲜出口和进口。
可在埃塞俄比亚发布的一张照片中,我们外行人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但却被专家小组发现,他们的国防军使用的,正是来自Glocom公司的通信设备。
而该公司也是早被专家小组盯上的公司,高度疑似朝方的产业,虽然小组对埃塞军人使用的通信设备还是用了高度疑似的措辞,但基本已经是99%确认了。
(3)其它公开信息(论文\网络视频等)
根据决议,各会员国不能与朝鲜方面进行特定领域的技术交流,比如技术培训、聘任教授、合作研究等,但一些论文却明显显示部分项目有着朝鲜学者的参与。
此外,根据决议,禁止所有会员国在本国管辖范围内向朝鲜民众发放入境工作许可,各国不能雇佣朝鲜工人或者允许其开设盈利场所。
但通过很多博主的视频,不少国家都有朝鲜官方开设的饭店,比如越南、老挝、俄罗斯、我国等。
再比如一些网站能够获得朝鲜内部的视频,专家小组便根据他们的报道和实地观察,发现平壤某商场正在销售高端西服和一些其它商品,大概率属于奢侈品。
以上就是公开信息的获取渠道,可以看出,虽然确实能分析出一些东西,但深度也就止于此了,毕竟很多擦边行为根本就不可能通过公开渠道获得。
而接下来的则是重头戏了,就是专家小组主要依靠的“私有渠道”。
二、专家小组的私有信息源
私有渠道与公开信息相比,那质量一下就不一样了,也是和大家印象中的高科技手段和谍战戏码最为接近的。
(1)卫星监控
联合国当然没有卫星了,所以这里就是某几个会员国出力了,他们会使用自己的卫星严格监控朝鲜周边海域,当然有时也会请商业卫星公司协助。
但凡发现有可疑的朝鲜船只,尤其是货轮,驶出一定范围后在海上与其它国家船只接触,就会进行对其前后的行为进行仔细回溯。
比如一艘名为“New Konk”的朝鲜货轮,专家小组利用会员国提供的卫星信息,竟然将其21年3月至22年年底的全部活动都分析了一遍,时间跨度长达一年半多。
而在这期间,该货轮还进行了重新涂刷,标识码变更等操作,都没有能够躲避卫星的监控,可见其高科技为情报人员带来了多大便利。
至于是什么会员国能有如此大的投入,我想大家应该能猜到。
(2)秘密线报
在科技监控的同时,自然传统的秘密线报也不能少,毕竟一个大货轮卫星好监视,监控人那就是痴人说梦了,直接上别国装监视器那就更扯了。
所以,很多时候情报的获取还是要靠最传统的手段,就是安排各种线人实地考察,这方面就又是联合国的弱势了,毕竟自己可没有现成的情报人员。
这时,某几个会员国就又站了出来,他们会将自己搜集的疑似违规的情报积极分享给专家小组,而且非常细致。
比如朝鲜的矿业公司的某代表在赤道几内亚开展活动,在古巴、伊朗、马来西亚也出现过,和相关国家沟通矿产交易事宜。
再比如军需工业部下属公司曾试图向某东方大国购买型号为C41-2000的气锤,还曾购买过制造固体推进剂所需的材料,以及部分特种钢材。
再比如朝鲜与俄罗斯公司订立合同,向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的建筑项目派遣了100名工人,还向一家俄罗斯公司派遣了至少60名学员。
再比如朝鲜一名外交人员在俄罗斯成功采购了凯夫拉纤维及卷绕机等设备、用于制作导弹及潜艇的特殊钢、轴承、固体推进剂,以及一些生产说明书、设计图纸等。
而这些信息十分详细,根本就不可能通过公开信息获得到,必定是有独特的消息源。
(3)各国主动上报的执行报告
各国上报关于自己执行情况的信息虽然也属于专家小组的私有信息源,但有句话很传神——“正经人谁写日记啊,写在日记里的能叫心里话?”
所以,主动上报的信息那肯定是斟酌再斟酌,除非大意或者一些特殊情况,否则会员国不可能主动自曝,故这种信息聊胜于无吧。
可就是这种报告,在2022年仍然有近130个国家压根没有交过,即使交了报告的,内容也不见得全。
以上就是专家小组监督措施执行情况的手段,再配合他们丰富的背景知识以及会员国的帮助,就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监督。
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只要发现了疑似违规的情况,专家小组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动作。主要可以分为“识别”、“问询”、“确认”三大块。
“识别”就是对获取到的情报信息进行全方位整理,从而形成一个逻辑完整的材料,比如时间线、交易物品推测、交易规模测算、可能违反了哪一条等,并对涉嫌违规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但这种判断纯粹是主观的第一判断,只能算是合理的推测,除了朝鲜自己公开爆料研究导弹,明摆着违规的那种外,绝大多数时候不能作为证据的。
也许有些朋友又奇怪了,这卫星照片和交易过程都拍下来了,甚至可能还有照片和视频,为啥还不能确认呢?
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比如卫星虽然厉害,但也不是无敌的,比如你只是看见两艘货船贴在一起了,可能有交易,但交易了啥不知道,交易规模也只能靠模拟计算,凭啥说违规呢?
再加上有些船是伪装过身份的,本就难以溯源,更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据,所以,这种交易能确认违规的,都是靠直接登船检查发现相关物品。
再比如你通过线报了解到,朝鲜在试图购买涉嫌违规的材料,但具体的数量、交易方式、乃至是不是已经交付了都不知道,又凭啥说违规呢?
就和疑罪从无一样,只要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就不能充分断定行为的性质。
所以,为了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专家小组便会向涉及的国家、公司、组织等发去信函,要求说明相关的情况,这就是“问询”,而专家小组也会根据回复对相关情况的性质进行“确认”。
但结果可想而知,一部分信函直接石沉大海,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公司还是组织,相关方根本不会提供回馈,这也导致专家小组直接在报告中抱怨答复率太低。
另外一部分信函虽然进行了反馈,但基本都是表示已经进行过内部调查,不存在违规行为,或者对相关的情况不知情。
虽然也会提供详实的附件证据来证明,但其实也就比石沉大海好一点儿,毕竟小组也没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只不过相比直接不回态度上比较端正,对专家小组表示了充分的尊重。
而极少数情况下,会员国也会间接认可相关情况确实存在,可如果您以为这就是承认违规那就错了。
比如专家小组表示朝鲜违规出售捕鱼权,2026年4月至6月,某会员国监控数据显示有近500艘东方某国渔船进入朝鲜水域进行捕捞作业。
专家小组致函该国要求提供这些船只的详细资料和在相关区域的捕鱼活动说明,该国回函只是答复说—— “主管部门已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要求渔民严格遵守安全理事会决议的规定”。
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是不是存在我没有明确表达,但即使有也是渔民的自发行为,专家小组要想拿这个说事儿就别想了。
不过安理会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经过这一番来回,提供相关情报的某会员国立即向小组表示渔船确实大幅减少。
可无论如何,以上情况都会导致专家小组的“确认”工作迟迟无法有定论,到最后唯一能够扎扎实实确认违规的,绝大部分都是靠朝鲜的主动爆料。
但这种爆料确认的违规也没啥意义,毕竟本身就是因此上的限制措施,反复确认也影响不了其国内的研究进展。
不过个人认为,虽然朝鲜看似在这种猫鼠游戏中占了上风,有很多手段来应付专家小组,专家小组也仿佛显得很弱势。
但说实话,制裁措施还是可以说起到了强力的压制作用,相当于95%的能力都给你限制住了,你无论再怎么努力,其实也就是能争取这5%的空间,不会影响大局。
故专家小组所做的只不过是针对这5%的查漏补缺而已,要不然8个人哪怕再经验丰富也忙不过来。
所以,如果朝鲜想实现快速发展,光靠这些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是要争取放松制裁力度,毕竟林间小道虽然隐蔽,但效率上和大马路绝对无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