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早晨7点,晨光熹微,焦毅步履匆匆地从位于怀柔科学城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小环”用户服务楼出门,来到了百米外“大环”的加速器中央控制室。一线科研人员已先后落座,大屏幕上远程参会的30多人也已待命——这是国庆中秋假期一个普通的早会,但是焦毅和团队人员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
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一期工程建设将于今年完成,并启动试运行。整个假期,“大光源”的建设工作紧锣密鼓不停歇。
焦毅是“大光源”加速器部的副主任,也是一名“指挥官”和“救火队员”。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连续工作了2周,这个双节假期,他依旧要坚守岗位。焦毅的调束团队每天白班夜班两班倒,焦毅则要全程跟进,每天早晚9点分别组织会议,总结每个班的调束进度、存在问题和后续计划,串联起每天、每周的调束工作。开会“指挥”之余,他便要充当“救火队员”,哪里有需要协调的事项或紧急情况,他就要随时出动,解决问题。
“请相关的老师,务必要注意双节期间的这两件事!”焦毅坐在会议桌前,仔细端详着工作方案。中央控制室内,三面墙都挂满了巨大屏幕,各种数据参数不断跳动,控制室内一排排电脑整齐排列,科研人员们坐在屏幕前,各自精准调控着不同参数。
焦毅布置了近期的核心任务,“我们要配合光束线站调光,优化各条束线的性能。接下来几天要重点做两件事,一是要保持束流稳定,为束线调光提供稳定的条件;二是要密切配合光束线站调光,精准调节光源上的‘插入件’。”
他向记者解释,储存环加速器由48个磁聚焦结构组成,在这些结构之间预留了一系列的直线节区域,直线节区域安装插入件等设备,每个插入件对应一个光束线站。焦毅打了个比方,“到时候十几条光束线站会同时运转,几乎全部的相关操作需要在中央控制室统筹进行。这就像一辆公交车开门,十几个人都要上车,我们要做的是保证人人都能上车,还要井然有序。”
会议才散,焦毅便接到了配合科研人员调光需求的电话,而这也是当前工作的挑战之一。焦毅说,“调光就是精准地调制X光,使得‘定制化’的光通过一系列的光学元件,到达实验站。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加速器需要根据光束线老师的需求,将电子束流轻微地‘歪’一下,使加速器产生的光从真空管道的中心区域穿过,最后传输到光束线的实验区域。”“大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大科学装置之一,背后的物理、技术关系非常复杂,这轻微的一“动”,便涉及了非常复杂的物理参数关系。
“比方说,我在一个地方扰动束流,环里其他地方都会受到扰动,牵一发动全身。”焦毅形容,“我们调束的工作就是居中协调,让所有的束线都稳定,在调节一条束线发光位置和角度的同时,精准地控制束流轨道,使环里其他地方的束流轨道基本不变,改变量要控制在微米量级,这就是我们的‘挑战’,每个人都要敢做敢拼。”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是一条漫漫长路。2019年6月29日,“大光源”开工建设。2022年至2023年间,设备的安装、准直、调试工作持续进行。2023年年底,“大光源”的储存环实现主体设备安装闭环,2024年7月,高能电子的“跑道”初步就位。焦毅介绍,从2024年7月到现在,光源建设团队主要在做的就是储存环束流调试和光束线站调光。“目前的工作是光源整体建设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虽然正值假期,由于工作进展,最近焦毅跑步锻炼的时间也减少了——此前围绕着“大光源”跑两圈4公里是焦毅的习惯。“跑步也是为了给自己充电,给身体打个好底子,忙过这个阶段,还得跑起来。”而对于焦毅的家人来说,他节日的缺席已成常态。当被问及如何协调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时,焦毅坦言,最感谢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不仅是焦毅,这个假期,为服务“大光源”坚守在岗的科研人员大约有100多人,他们正在为“大光源”的建设发光发热。束流稳定,照亮的不只是实验样本,更是一群科研工作者平凡而执着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