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姚晨,我脑子里就响起那句,排山倒海。你说这形象吧,太深了,对吧。也正因为这个,她被贴了喜剧标签,可久了。
可她没困在标签里。她换了路子,拍现实题材,硬是把大家的看法拧了回来。这劲儿,我佩服。
她出身福州普通人家,据公开报道,从小在舅舅家住,性格就练出来了。早年演话剧,台词不多,情绪压着走,台上那股克制劲,很抓人。
后来《武林外传》爆了,郭芙蓉火到家喻户晓。台词两句一抖包袱,人人都会背。可问题也来了,大家总觉得她只会搞笑,是不是。
她没躺平。《潜伏》里演翠平,热闹归热闹,底子里有分寸。那几年,我也听过不少人说她角色同质,这话不假,也不全对,得看她往哪儿走。
她就真换赛道了。《找到你》里演丢孩子的妈妈,还做监制,素颜上镜,狠掏自己。情绪崩到那场戏,确实震住我了,很多人都说像换了张脸。
再到《都挺好》,苏明玉火成现象级。原生家庭那点痛,说得不重,却扎心。她和倪大红的对戏,一冷一热,像捏着观众心口,松不开。
说回私下。她这人,重感情这点,外界也常提。四个月前,关于朱媛媛去世的消息刷屏,据公开报道和网传内容,姚晨连发悼念,字里行间是真情。那句你想我的时候来梦里,很多网友都破防了。
我也想到自己一个老友,几年不见,翻聊天记录,还是会湿了眼眶。人到中年,朋友两个字,太难得了,你懂的。
结果这事儿刚过不久,她又因为一个举动上了热搜。9月23日,崔丽丽案在天津一审开庭,据公开报道,她中午转发了相关文章,夸崔丽丽勇敢,实名讲述不容易。语气不激烈,态度很笃定。
这下,评论区炸了。有人说,这才是公众人物的担当。也有人提醒,案件在审,还是要等法律给答案。两边都不算错,我也理解。
我个人的感受,发声这件事,太不容易。你站出来,就可能被放大镜看,被质疑,被误解。可如果人人都不说话,那些沉默的受害者,还能靠谁撑一把呢。
我想起之前读王小波写的沉默的多数,话不多,却很有劲。现实里,沉默不是错,敢说更不该被笑话。两种选择,都需要理解。
有人问,明星发声是不是蹭热度。说真的,有这个可能,也不排除真心。动机很复杂,具体机制也复杂,这里不展开。我更看结果,看有没有推动讨论,有没有给人一点勇气。
当然,理性还是要有。案件进展如何,还是以最终判决为准。情感支持归情感支持,别把网络情绪,当成法律真相,这点很关键。
回看姚晨这些年,戏路从喜剧到现实题材,跨度不小。公益上,她也常现身,用力不一定完美,但一直在路上。你说她是演员吧,她也像个行动派。
我遇到过一个女孩,遭遇不公,犹豫要不要发声。她说怕,怕被说炒作。我能理解,发声从来不轻松。看到姚晨这样的人站出来,或许她心里会亮一点点。
外界解读这次热搜,说她又口碑回升了。回升也好,争议也罢,到头来还是作品和行动说话。人设会掉,作品不掉,这话放谁都适用。
最后想说,别把勇敢想得那么大。有时候,仅仅是转发一下,点个赞,给一句我在,就够了。小小火苗,也能聚成光,慢慢的,黑暗就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