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间,中国高科技怎就变得如此厉害?”
一位韩国网友在国外某社交网站上的疑问引发了讨论。
他说:“欧美此前还称中国只会山寨代工,如今中国已经开展了空间站项目、新能源车畅销全球、芯片也能自主研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位在英国从事半导体行业的网友回答说:
中国舍得花重金投资啊,他们在研发经费方面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差不多有4550亿元人民币,
美国搞技术封锁之后,中国马上就投入了千亿专项基金,中芯国际靠着DV技术成功突破了7nm,这可不是碰运气碰上的。
我不禁感慨,完整的产业链有多重要,要是任一环节被卡脖子,都能有替代办法。
一位德国网友补充道:5年前没人能想到中国新能源车会碾压日本。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200多万辆,海外销量超45万,跟去年全年比已经翻了一倍不止。
谁说不是呢,连丰田都开始‘反向学习’中国技术了,真的厉害。
一位新加坡网友从人才角度分析:中国的人才储备才是王牌。
每年培育出六百多万理工科大学生,数量比美欧日加起来还多,并且还兼顾着高端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
我查了相关资料,深圳华为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2岁,比硅谷那边的年轻5岁;
中国航天团队平均35岁,可人家完成了欧美花几十年才达成的成就。
巴西网友非常激动:我们的高铁、卫星导航,还有里约的新能源公交车,用的可全都是中国技术。
欧美卖设备但从不教核心技术,而中国不仅帮我们建了卫星地面站,还把技术都传授过来。
宁德时代在巴西建了电池厂,不光创造了就业机会,还让本地的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直接降了快三成,中国的这种互利共赢模式让人赞赏。
不过,有位韩国网友的观点颇为犀利:
虽说中国在诸多领域较韩国领先,但核心技术掌握的比例依旧不算高,
比如半导体,中国本土芯片仅能满足很小一部分国内需求,更多高端芯片还得依赖进口。这确实也是事实。
虽然正反声音都有,但就像一位澳洲网友总结的那样:
这场讨论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重点——10年前没人会问‘中国高科技怎么这么厉害’,如今全球热议,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如今的全球化时代技术竞争,既有合作,也有博弈;既要追赶,也要超越,莫总争论谁更厉害,倒不如思忖自身能学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