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4年碳核算软件报告

报告共计:26页

2024碳核算软件报告:企业气候责任新赛道,AI与自动化成破局关键

在全球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进程中,一场关于企业气候责任的变革正悄然展开。GP Bullhound最新发布的《2024年碳核算软件报告》指出,要实现2030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下降约43%的目标,企业不能只停留在“气候行动”层面,更需建立“气候问责”机制。如今,碳核算已不再是环保领域的“选择题”,而是企业运营的“必修课”,而碳核算软件则正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工具。

气候问责的第一步,是摸清企业的“碳足迹”。就像财务核算需要追踪每一笔收支,碳核算要系统性量化企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弄清楚 emissions 主要来自哪些环节。报告显示,企业90%的碳足迹来自间接排放,涵盖供应链采购的商品服务、员工差旅、云端服务等多个方面,这意味着仅统计自身运营排放远远不够,还需延伸至上下游的Scope 2(外购能源间接排放)和Scope 3(其他间接排放)。

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碳核算的紧迫性愈发凸显。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已于2023年生效,要求约5万家欧盟企业将碳排放量纳入财务报表;美国在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框架下,也在推进气候披露规则的讨论。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研究显示,2022年仅有10%的企业完整测算过自身的碳足迹,尽管87%的企业希望扩大报告范围,但缺乏好用的数字工具成为主要障碍。

碳核算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是企业推进气候问责的一大痛点。整个流程从活动映射、数据收集处理,到排放量计算、结果分析,再到报告与行动落地,环环相扣且耗时耗力。在活动映射阶段,企业需要梳理内部运营及供应链的所有活动,光是确定数据来源就需大量人工投入;数据收集处理环节更具挑战性,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格式各异,有的是PDF账单,有的是Excel表格,甚至计量单位都不统一,必须手动整理转换才能使用;即便到了计算环节,选择基于活动数据(如原材料使用量)还是支出数据(如采购金额)的核算方法,也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权衡——活动数据核算更精准,但获取难度大;支出数据更易获取,却因依赖行业平均值而缺乏针对性。

这种复杂性催生了碳核算软件的崛起。2026年至2022年,全球碳核算软件领域的融资额从4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云原生平台成为主流,部分软件已开始运用机器学习和AI技术优化核算流程。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核算和Excel表格,软件不仅让碳核算更便捷,还提升了数据的动态性和合规性,能适配CDP、TCFD等主流披露框架的要求。不过,目前软件的应用仍有局限,用户平均75%的时间仍需用于活动映射和数据录入,因此企业在选择软件时,往往会优先考虑能提供人工支持和战略咨询的服务商。

要让碳核算软件被更广泛地采用,提升自动化水平是关键。当前,软件在排放量计算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已较高,通过整合AI算法和排放因子数据库,能快速将处理好的数据转化为碳足迹结果。但活动映射和数据收集处理仍是自动化的“短板”,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供应链数据获取难,供应商往往不愿或无法提供Scope 3排放相关数据,企业只能依赖第三方数据,影响结果准确性;二是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繁琐,电费单、差旅费报销单等非标准化数据仍需人工整理;三是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无论是核算方法还是数据格式,都没有全球通用的规范,即便有GHG Protocol、GRI等框架指引,实现数据互通仍需时间。

值得期待的是,技术创新正为这些难题提供解决方案。AI技术在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不断突破,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能自动提取非结构化文档中的关键信息,比如从电费单中识别用电量和费用数据,大幅减少人工操作;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集成的普及,让软件能直接对接企业的财务系统、差旅管理系统,自动抓取支出和活动数据;供应链数字化也在提速,不少企业开始搭建全球供应链数据库,记录供应商的 sustainability 信息,这些数据未来可直接为碳核算提供支持。例如,有的企业通过API将碳核算功能嵌入现有业务软件,有的则借助AI工具实现排放数据的追溯,确保每一笔核算结果都能对应到原始凭证,满足审计要求。

从市场前景来看,碳核算软件正从“小众工具”向“刚需产品”转变。目前全球碳核算软件市场规模已达120亿美元,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将增长至6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这个市场不会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不同用户群体需求差异明显:大型企业更需要能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解决方案,初创企业则倾向于轻量化的“即插即用”工具,部分行业还会催生专注特定领域的垂直软件,比如聚焦制造业原材料排放、服务业差旅排放的细分产品。

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标准的完善,碳核算将成为企业运营的基础能力,就像如今的财务软件、CRM系统一样不可或缺。AI驱动的数据处理、实时供应链数据互通、跨平台API集成,将让碳核算更高效、更精准;而企业通过碳核算发现的排放热点,也将反过来推动供应链优化、产品设计升级,形成“核算-减排-再核算”的良性循环。在这场迈向净零排放的征程中,碳核算软件不仅是企业履行气候责任的工具,更将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6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