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宣布于10月1日在巴西圣保罗州启动运营。该工厂位于坎皮纳斯市,占地1300平方米,设计产能为每周生产1.9亿只蚊子,一年内可覆盖1亿人口的防控需求。在获得巴西卫生部门许可后,工厂将立即启动生产。

巴西蚊子工厂准备投产

这家工厂专门生产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埃及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表明,沃尔巴克氏菌在埃及伊蚊体内可以阻止这些疾病的病毒繁殖,同时使携带这种细菌的蚊子比未携带的蚊子具有繁殖优势。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已能安全繁殖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

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繁殖时,会将这种细菌传给后代。随着时间推移,具有这一特性的蚊子种群占比会逐步提升,从而降低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疾病的传播给人的可能性。该工厂的目标是为全球各国政府供应蚊子,其中巴西是重点供应对象。

工厂在物流环节进行了创新,将蚊卵及幼虫初期所需的食物装入纸盒,这种方式便于蚊卵的长途运输,可出口至其他国家,生产成本也将远低于现有技术。

巴西是全球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重灾区,每年有数百万人染病及上千人死亡。自2012年起,巴西开始研究利用这种方法防止蚊媒疾病。2015年,巴西在里约州尼泰罗伊市投放了沃尔巴克氏菌蚊子,到2026年,该市的登革热病例下降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