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正常范围因年龄、测量环境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根据2025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及权威医学机构数据,本文梳理了不同人群的血压正常范围及诊断标准。
️一、一般成年人血压正常范围
️收缩压(高压):90-139mmHg
️舒张压(低压):60-89mmHg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提示未来高血压风险较高)
️二、不同场景下的血压诊断标准
️诊室血压
️高血压诊断标准: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mmHg(需非同日3次测量确认)。
️家庭血压
️高血压诊断标准: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建议连续3天早晚测量,取平均值)。
️24小时动态血压
️全天平均值:≥130/80mmHg
️白天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平均值:≥120/70mmHg
️三、特殊人群血压标准
️老年人(65-79岁)
️降压目标:诊室血压<140/90mmHg(耐受良好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高龄老年人(≥80岁)
️降压目标:诊室血压<150/90mmHg(耐受良好者可降至<140/90mmHg)。
️儿童与青少年
️收缩压:年龄×2 + 80mmHg
️舒张压:收缩压的2/3
️血压计算方法:
️正常范围:12-17岁青少年收缩压110-130mmHg,舒张压60-80mmHg。
️四、高血压分级标准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常见于老年人)
️五、血压测量注意事项
️测量前准备:
静坐休息5-1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或摄入咖啡因。
排空膀胱,保持情绪稳定。
️测量姿势:
坐位测量,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松紧适中。
️测量时间:
建议每日早晚各测1次,连续测量3天取平均值。
️六、血压管理建议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日<5g),增加钾摄入(如香蕉、菠菜)。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体重:保持BMI在18.5-23.9kg/m²。
️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暴露,男性每日饮酒<25g酒精,女性<15g。
️定期监测:
高血压高危人群(如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需每半年监测1次血压。
️药物治疗:
若血压持续≥140/90mmHg,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
️七、低血压标准
️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需排查贫血、脱水或药物副作用。
️结语
血压管理需结合个体差异,建议通过定期监测、健康生活方式及专业医疗指导,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有异常,请及时就医。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