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与解毒器官,其功能状况备受关注。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的有效方式。明确其中的关键指标,能为我们深入了解肝脏状态提供有力依据。了解这些指标,就如同手握一把健康钥匙,早明白早安心,对维持肝脏健康意义重大。
转氨酶系列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ALT是反映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当肝脏发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损害时,ALT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ALT升高。例如,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急剧升高,往往是正常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中,ALT也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升高。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分布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当肝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时,线粒体也会遭到破坏,导致AST释放入血,使血清AST水平升高。在临床上,AST/ALT比值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一般来说,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常小于1;而在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等疾病中,AST/ALT比值可能会大于1。这是因为肝细胞长期受损,线粒体受损程度相对加重,使得AST升高更为明显。
胆红素系列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它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肝脏的代谢功能出现问题,或者胆道系统存在梗阻。总胆红素升高可导致黄疸的出现,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根据黄疸的类型不同,总胆红素升高的特点也有所差异。在溶血性黄疸中,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升高;在肝细胞性黄疸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会升高;而在阻塞性黄疸中,主要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是由间接胆红素在肝脏内经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转化而来。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癌等。当胆道发生梗阻时,胆汁排泄不畅,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通过检测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胆道梗阻以及梗阻的程度。
间接胆红素(IBIL):间接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等。当红细胞大量破坏时,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如吉尔伯特综合征。
蛋白系列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主要蛋白质,它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当肝脏功能受损时,白蛋白的合成能力下降,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在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时,随着病情的进展,白蛋白水平会逐渐下降。低白蛋白血症可导致水肿、腹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球蛋白(GLO):球蛋白是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其中,γ-球蛋白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在肝脏疾病时,球蛋白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中,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淋巴细胞产生的γ-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清球蛋白升高。同时,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A/G)也会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A/G比值大于1.5;当肝脏疾病导致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时,A/G比值可能会减小,甚至出现倒置,这提示肝脏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
凝血相关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反映了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在肝脏疾病时,由于肝细胞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PT可能会延长。PT延长的程度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在重症肝炎患者中,PT可明显延长,这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一种用于标准化PT检测结果的指标,它可以消除不同实验室检测试剂和方法的差异,更准确地反映凝血功能。在肝病患者中,INR升高表示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INR也可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对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将INR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
肝功能检查中的转氨酶系列(包括ALT和AST)能反映肝细胞的受损情况;胆红素系列(TBIL、DBIL、IBIL)可提示肝脏代谢及胆道系统状况;蛋白系列(ALB和GLO)有助于了解肝脏的合成功能;凝血相关指标(PT和INR)则反映肝脏的凝血功能。关注这些关键指标,我们能对肝脏的健康状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理,更好地呵护肝脏健康。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