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看到牙龈出血就觉得是上火了?实际上,牙龈出血背后藏着不少原因。牙结石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会持续刺激牙龈;体内激素变化,比如孕期女性就更易出现牙龈问题;当然,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牙龈出血
牙菌斑和牙结石: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会不断在牙齿表面形成。如果不及时清除,牙菌斑就会矿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质地坚硬,会紧紧附着在牙齿表面,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刷牙、咀嚼食物等日常行为都可能引发牙龈出血。比如,很多人早上刷牙时,牙刷上会出现血迹,这很可能就是牙菌斑和牙结石在作祟。
刷牙方式不正确: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对牙龈造成损伤。有些人刷牙时用力过猛,或者使用硬毛牙刷,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另外,刷牙方法不对,如横刷法,不能有效清洁牙齿,还会对牙龈造成慢性损伤,使牙龈逐渐萎缩,更容易出血。例如,有些人习惯横着用力刷牙,时间长了,牙龈边缘会出现损伤,一碰就容易出血。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如果修复体的边缘不贴合牙齿,会形成缝隙,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细菌,刺激牙龈。而且,修复体的材质如果过敏,也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出血。比如,佩戴了不合适的假牙后,牙龈周围可能会出现红肿、出血的情况。
全身性因素导致牙龈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使凝血机制出现障碍,导致牙龈容易出血,而且出血后不易止住。例如,白血病患者除了有发热、贫血等症状外,牙龈出血也是常见的表现之一。
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会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组织对牙菌斑等局部刺激的反应会增强,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称为妊娠期龈炎。另外,生理期女性也可能因为激素水平的波动,出现牙龈出血加重的情况。
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会有导致牙龈出血的副作用。比如,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会抑制血液的凝固,增加出血的风险。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牙龈出血的概率会相对较高。
牙龈出血并非仅仅是上火这么简单,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口腔局部因素如牙菌斑和牙结石、刷牙方式不正确、不良修复体等,会直接刺激牙龈,导致出血。而全身性因素如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等,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或牙龈组织的反应,间接导致牙龈出血。因此,当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找出原因。如果是口腔局部问题,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治疗,如洗牙去除牙结石、纠正刷牙方式等。如果怀疑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要及时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和治疗。只有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牙龈出血的问题,保护好我们的口腔健康。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