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时会感觉心脏跳动不太对劲?这可能就是心律不齐在作祟。心律不齐意味着心脏的跳动失去了正常的节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非所有心律不齐都需治疗,但有些情况却不容忽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相关知识。

心律不齐的定义

基本概念:心律不齐,也被称为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正常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这个“天然起搏器”控制的,它按照一定的节律发放电信号,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当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出现问题,或者其他部位异常放电,就会导致心律不齐。

常见表现:心律不齐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到心悸,也就是心跳异常强烈、快速或不规则,好像心脏在“乱跳”。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跳过缓,感觉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还有些人会出现心跳过快,导致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另外,心律不齐还可能表现为心跳间歇,感觉心脏突然停跳了一下。

什么是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的成因

生理性因素:许多生理性因素可以引起心律不齐。比如,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精神紧张、焦虑、大量吸烟、酗酒、喝浓茶或咖啡等。这些因素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从而导致心律不齐。不过,这种生理性的心律不齐通常是暂时的,去除诱因后,心律往往会恢复正常。

病理性因素:多种疾病也会引发心律不齐。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会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脏电传导系统受损。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此外,药物副作用、中毒等也可能导致心律不齐。

需要就医治疗的情况

症状严重且持续:如果心悸、胸闷、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频繁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比如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缓解,这可能意味着心律不齐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持续的严重症状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引发严重后果。

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果本身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同时出现心律不齐,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心律不齐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另外,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出现心律不齐时也应及时就医,以评估心律不齐与基础疾病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影响日常生活:当心律不齐导致日常生活受到明显影响时,比如无法正常工作、运动耐力下降、睡眠质量差等,也需要寻求医疗帮助。这种情况下,心律不齐可能已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需要通过治疗来改善症状。

总之,心律不齐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脏问题,它的定义涵盖了心脏电活动的多种异常情况,成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虽然有些心律不齐可能是暂时的、无需特殊治疗的,但当出现症状严重且持续、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影响日常生活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心律不齐、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大家平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