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三区确诊1199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广东佛山市疫区吗) aspcms.cn

据官方最新通报显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累计报告1199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

广东佛山三区确诊1199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以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及皮疹为典型特征。其预防需从环境治理、个人防护、健康监测三方面构建防线,具体措施如下:

️一、疾病核心特征

️传播途径: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无直接人传人案例,但可经母婴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

️发热:突发高热(39℃-40℃),持续3-5天,部分病例呈双峰热型。

️关节痛:95%患者出现多关节游走性疼痛,以腕、踝、指关节为主,疼痛剧烈导致身体屈曲(疾病名称“基孔肯雅”源自斯瓦希里语“屈肢痛”),恢复期长达数周至数年。

️皮疹:80%病例在发热2-5天后出现躯干、四肢斑丘疹,伴瘙痒,持续7-10天。

️高危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易发展为重症。

️二、预防策略:三级防控体系

️1. 环境治理:切断蚊虫孳生链

️清除积水

每周“翻盆倒罐”,清理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空饮料瓶等积水容器。

水生植物改为沙土种植,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景观池)投放灭蚊幼剂(如苏云金杆菌)。

️改善卫生

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及时清理杂草、垃圾,农村地区定期消毒畜禽圈舍。

疏通下水道,修复漏水管道,避免长期积水。

️2. 个人防护:构建物理化学屏障

️户外防护

清晨(6:00-8:00)和傍晚(17:00-19:00)避免户外活动,如需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暴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

佩戴防蚊手环、使用便携式电蚊拍等辅助工具。

️居家防御

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尤其保护婴幼儿和老人)。

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避免温差过大引蚊入室。

蚊虫密集区域使用蚊香、电蚊拍或拟除虫菊酯类气雾剂(喷洒后20分钟通风)。

️3. 健康监测:早发现早隔离

️高危人群管理

近期有非洲、东南亚、广东等流行区旅居史者,入境后12天内主动监测体温,出现发热、皮疹或关节痛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例实施蚊帐隔离,病房内喷洒杀蚊剂,防止病毒传播。

️社区防控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志愿者清理公共区域积水,投放灭蚊幼剂。

通过短视频平台、社区宣传栏普及防蚊知识,重点向老年人、孕妇等高危人群宣教。

️三、特殊场景防护

️疫区旅行

出行前查询目的地疫情信息,携带驱蚊剂、长袖衣物和蚊帐。

返回后12天内避免献血,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申报旅行史。

️医疗机构防控

对疑似病例采集血清和伊蚊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确诊后24小时内上报疾控部门。

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活动轨迹和接触者,划定疫点(半径100米)进行紧急喷药和孳生地清理。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