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突然流鼻血会让人有些惊慌。那流鼻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常见的引发因素不少,涵盖了外部环境影响和自身健康状况等方面。接下来,我们一同深入探究流鼻血背后的常见原因。
局部原因
鼻部损伤:鼻部受到外力撞击是很常见的导致流鼻血的原因。比如在运动过程中,不小心被球击中鼻子,或者摔倒时鼻子着地,都可能损伤鼻黏膜和血管,从而引起出血。另外,经常用力擤鼻、挖鼻等不良习惯,也容易损伤鼻腔内的黏膜,破坏血管的完整性,进而导致流鼻血。这种损伤可能比较轻微,只是引起少量出血,也可能较为严重,导致出血较多且不易止住。
鼻部炎症: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炎症也是流鼻血的常见诱因。当鼻腔发生炎症时,鼻黏膜会处于充血、肿胀的状态,变得更加脆弱。炎症刺激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会出现鼻痒、打喷嚏等症状,频繁的打喷嚏会进一步加重鼻黏膜的损伤,增加流鼻血的几率。此外,鼻窦炎患者由于鼻窦内有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鼻黏膜,也可能导致鼻黏膜糜烂出血。
鼻腔异物:儿童比较容易出现鼻腔异物的情况。当孩子将一些小物件,如豆子、珠子等塞入鼻腔后,可能会忘记取出。这些异物在鼻腔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鼻黏膜充血、糜烂,最终引发流鼻血。而且异物还可能损伤鼻腔内的血管,造成更严重的出血。如果发现孩子有单侧鼻塞、流臭涕且伴有血涕的情况,要警惕鼻腔异物的可能。
鼻部肿瘤: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如鼻息肉、纤维瘤等,以及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都可能导致流鼻血。肿瘤组织会侵犯周围的血管和组织,破坏血管的结构,引起出血。早期可能表现为涕中带血,随着病情的发展,出血可能会逐渐加重。对于长期涕中带血或不明原因的鼻出血患者,应及时进行详细的鼻腔检查,以排除肿瘤的可能。
全身原因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时,尤其是血压突然升高,会使鼻腔内的血管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而且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弹性较差,破裂后不易自行愈合,出血往往比较剧烈。另外,动脉硬化也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韧性,使血管变得脆弱,增加鼻出血的风险。一些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由于药物的作用,凝血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也可能出现流鼻血的情况。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凝血机制就会出现障碍,容易导致鼻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产生大量异常的白细胞,抑制正常的造血细胞,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从而增加出血的可能性。此外,血友病患者由于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凝血功能严重受损,轻微的损伤就可能导致鼻出血,而且出血往往难以止住。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在流感、麻疹、猩红热等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期间,患者体温升高,全身血管扩张,鼻黏膜也会处于充血状态。同时,发热会使体内水分蒸发增加,导致鼻黏膜干燥,容易破裂出血。而且这些传染病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凝血功能,进一步加重鼻出血的症状。一般在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后,鼻出血的情况也会相应改善。
内分泌失调:女性在月经期间,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引起鼻出血,这种情况被称为“倒经”。另外,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和血容量的增加,也可能出现鼻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发生鼻出血。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鼻出血通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或孕期有关。
环境因素
空气干燥:在干燥的环境中,鼻腔内的水分容易蒸发,导致鼻黏膜干燥、皲裂。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室内又长时间使用暖气或空调,空气湿度较低,鼻黏膜的水分流失加快,变得更加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的人群,如矿井工人、沙漠地区居民等,鼻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保持鼻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
气压变化:当气压发生急剧变化时,如乘坐飞机、潜水等,鼻腔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不平衡,会对鼻黏膜造成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变化可能导致鼻黏膜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来说,这种鼻出血是暂时的,当气压恢复平衡后,出血通常会自行停止。但对于一些鼻黏膜比较脆弱的人,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气压变化对鼻腔的影响,如在乘坐飞机时使用鼻喷减充血剂。
流鼻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局部原因、全身原因和环境因素。局部原因有鼻部损伤、炎症、异物和肿瘤等;全身原因涉及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和内分泌失调等;环境因素主要是空气干燥和气压变化。了解这些常见原因,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果经常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或者鼻出血难以止住,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用力擤鼻、挖鼻,保持鼻腔湿润等,也有助于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