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胃里可能已经悄悄“住”进了幽门螺杆菌?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当高。不少人在得知感染后,觉得没有明显症状就无需治疗。但事实并非如此,幽门螺杆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若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引发各种健康危机。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不治疗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引发消化系统不适
导致溃疡:幽门螺杆菌凭借其独特的螺旋形结构,能够轻松穿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一旦进入,它会损伤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破坏黏膜的完整性。这使得胃酸更容易直接接触到黏膜下层,从而引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常会感到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是隐痛,有的则是剧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质量。
造成消化不良: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它会影响胃部的正常消化功能。幽门螺杆菌会干扰胃酸的正常分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胃酸分泌异常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得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消化不良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引发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它会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初期可能只是轻微的炎症,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会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胃炎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增加胃癌风险
长期刺激:幽门螺杆菌在胃内长期生存和繁殖,会持续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这种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和异常增生,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生几率。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比未感染人群高出数倍。
改变胃内环境:幽门螺杆菌会改变胃内的微生态环境,使得胃内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发生变化。这种环境的改变有利于一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和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此外,幽门螺杆菌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杀伤能力,使得肿瘤细胞更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攻击。
影响其他系统健康
心血管系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这些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影响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血液系统: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会影响铁的吸收,导致体内铁储备不足。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诱导的免疫反应有关,免疫系统在攻击幽门螺杆菌的同时,也可能误攻击自身的血小板等血细胞。
免疫系统: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持续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这种过度的免疫激活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长期的免疫刺激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若不治疗,会在消化系统引发溃疡、消化不良、胃炎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还会显著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对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此外,它还会波及心血管、血液、免疫等其他系统的健康,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因此,一旦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