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ungunya virus,简称CHIKV)是一种通过蚊虫传播的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最早在1952年于坦桑尼亚被发现。它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与登革热病毒传播途径类似,因此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部分国家时有暴发。

️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有哪些症状?

感染者一般在被带毒蚊子叮咬后️3到7天左右发病。最典型的症状包括: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几天。

️严重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腕、手指、膝盖和脚踝的关节,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头痛、肌肉酸痛:类似流感的症状。

️皮疹:部分患者在发热几天后出现红色皮疹。

️眼睛发红、恶心、疲倦等症状也较为常见。

虽然基孔肯雅热的致死率很低,但老年人、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 基孔肯雅热是否有后遗症?

张周斌:国家发布的一些指引显示,感染基孔肯雅热之后,可能会引发关节疼痛、小关节疼痛,部分病例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达数月甚至数年,这对个人生活质量会有一些影响。

️ 不同的人感染基孔肯雅热的表现情况与症状出现时间都不同,如何准确判断自己是否感染?

张周斌:最近这段时间,如果有发热、皮疹、关节(特别是小关节)的疼痛,可以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 被携带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伊蚊等叮咬以后,就一定会感染吗?

张周斌:不一定。这是概率问题,不是说被毒蚊子一咬就一定会感染基孔肯雅热。但一些脆弱人群,比如婴幼儿,65岁以上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因为这类人群免疫力相对会较低。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病毒?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或疫苗,预防措施主要依靠防蚊和环境控制:

️防蚊叮咬:尽量穿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DEET)等成分的驱蚊液。

️使用蚊帐、纱窗:尤其在睡觉时或婴幼儿居住区域。

️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如花盆托盘、旧轮胎、瓶罐等容易积水的地方。

️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时段外出:如清晨和傍晚。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在早期症状上相似,出现高热、关节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支持性治疗与休息。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