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听人说起“三高”,却不太清楚具体所指?三高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它们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且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疾病。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剖析这三高,助你更好地认识和预防。
高血压
定义: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症状: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危害: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它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对脑血管造成损害,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病风险;还会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等。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要做到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等;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高血脂
定义: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症状: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和眼底改变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并不常见。
危害:血脂过高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影响血液供应。这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此外,过高的甘油三酯还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
预防: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同时,要坚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定期体检,监测血脂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高血糖
定义:高血糖是指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高血糖并不完全等于糖尿病,但长期高血糖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症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
危害:高血糖会损害全身的血管和神经,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肾病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失明;糖尿病足严重时需要截肢。此外,高血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预防: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饮料等;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这“三高”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相互关联,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等多方面的疾病,高血脂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高血糖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预防“三高”,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有效降低“三高”的发生风险,维护身体健康。只有对“三高”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它们,远离疾病的困扰。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