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缝渗血常常让人惊慌,怀疑是不是与癌症有关。实际上,癌症早期信号复杂多样,不能仅凭牙缝渗血就下判断。除了这一情况,还有其他一些症状出现时,很可能提示需要进行肿瘤筛查,接下来深入了解。
牙缝渗血与癌症的关系
通常情况:牙缝渗血大多并非癌症早期信号。在日常生活中,口腔局部因素是导致牙缝渗血常见的原因。比如,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牙结石在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堆积,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牙龈炎患者的牙龈处于充血状态,在刷牙、咀嚼较硬食物或者轻轻触碰时,就容易出现牙缝渗血的现象。此外,刷牙方法不正确,过于用力地横刷牙齿,会损伤牙龈,也可能导致牙缝出血。还有,使用牙签不当,尖锐的牙签可能会戳伤牙龈乳头,引起出血。
特殊情况:虽然概率较低,但某些癌症确实可能导致牙缝渗血。例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或者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出现障碍,容易有出血倾向,牙缝渗血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另外,口腔癌如果侵犯到牙龈、血管等组织,也可能导致局部出血,出现牙缝渗血的症状。不过,这些情况下往往还会伴随其他明显的症状。
需要做肿瘤筛查的症状
身体不明原因的消瘦:在没有刻意减肥、增加运动量或者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体重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肿瘤细胞在体内大量繁殖,消耗了身体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体重减轻。例如,胰腺癌、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都可能出现这种症状。
持续发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免疫反应,但如果持续低热(体温在37.3℃-38℃之间),且找不到明显的感染原因,可能与肿瘤有关。肿瘤组织会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常常会有持续发热的症状。
疼痛:身体某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且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逐渐加重。比如,头痛可能与脑部肿瘤有关,骨痛可能提示骨转移瘤或者骨肉瘤等。疼痛的原因可能是肿瘤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或者侵犯了骨骼、神经等结构。
体表出现肿块: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摸到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肿块。这些肿块可能是肿大的淋巴结,也可能是肿瘤本身。例如,乳腺癌可能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瘤会导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
排便习惯改变:如果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者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带血等,可能是肠道肿瘤的信号。结直肠癌患者常常会有排便习惯的改变,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在肠道内,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
牙缝渗血大多是由口腔局部的常见问题引起,一般不是癌症早期信号,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特殊情况。当出现牙缝渗血时,不必过于惊慌,但如果经常发生且不能明确原因,最好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查明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对于身体出现的不明原因消瘦、持续发热、疼痛、体表肿块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要高度重视,这些症状可能是肿瘤发出的信号,应及时进行肿瘤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肿瘤疾病,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