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刷牙时牙龈出血的经历?别以为这只是小问题,牙龈出血背后可能隐藏着系统性疾病。像心血管疾病可能造成血管病变,波及牙龈;还有肝脏疾病影响凝血因子合成,也会出现牙龈出血。不可掉以轻心。
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在人体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下降。牙龈组织较为脆弱,轻微刺激就可能导致出血,且出血后不易止住。患者可能在刷牙、啃咬硬物甚至自发性地出现牙龈出血症状。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的血小板生成。血小板减少使得凝血机制出现障碍,牙龈容易出血。同时,白血病细胞还可能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胀、增生,进一步加重出血情况。患者除了牙龈出血,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乏力等症状。
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由于体内缺乏某些凝血因子,患者的凝血过程受到严重影响。牙龈出血是血友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轻微的口腔损伤就可能引发长时间、难以控制的出血。这种出血可能表现为牙龈渗血,也可能是大量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较大压力,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牙龈部位的血管也不例外,在血压波动时,牙龈血管容易破裂出血。此外,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动脉硬化,进一步影响了牙龈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修复能力,使得牙龈出血的情况更容易发生。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同时,全身血管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出现出血现象。而且,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某些抗凝血药物时,会进一步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
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龈炎: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这些激素会促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孕妇可能在怀孕前牙龈健康状况良好,但怀孕后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一般在怀孕2-3个月后逐渐加重,分娩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牙龈组织的微血管容易发生病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牙龈炎和牙周炎,进而导致牙龈出血。此外,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也较差,牙龈出血后不易恢复。
肝脏疾病
肝炎: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当患有肝炎时,肝细胞受损,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同时,肝炎患者可能伴有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患者的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此外,肝炎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凝血因子合成严重不足。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进一步破坏血小板。牙龈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还可能伴有鼻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而且,肝硬化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往往较差,牙龈炎症也会加重出血症状。
牙龈出血可能是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前兆,涉及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以及肝脏疾病等多个方面。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因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出血;心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和冠心病,通过影响血管状况引发牙龈出血;内分泌紊乱的妊娠期龈炎和糖尿病,改变了牙龈组织的生理状态和免疫功能;肝脏疾病如肝炎和肝硬化,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而出现牙龈出血。当出现牙龈出血症状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口腔局部问题,而应警惕可能存在的系统性疾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