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重复手部劳动等,让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你知道腕管综合征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吗?它有哪些症状表现,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下面,为你全方位解读腕管综合征,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
腕管综合征的定义
解剖学基础:腕管是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在腕管内,有正中神经和多条屈指肌腱通过。正中神经主要负责手部桡侧半、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的皮肤感觉,同时还支配部分手部小肌肉的运动。
疾病本质: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遭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当各种原因导致腕管内的压力增高时,正中神经就会受到压迫,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腕管综合征的病因
外源性压迫:腕管外的肿物,如腱鞘囊肿、脂肪瘤等,可能会压迫腕管,导致腕管内压力升高,进而压迫正中神经。此外,长期过度使用手腕,如长时间打字、使用鼠标、做手工等,也可能使腕部受到外源性的压力,增加患病风险。
管腔变小:腕部骨折、脱位等外伤,可能会导致腕骨的形态改变,使腕管的容积变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另外,腕管内的肌腱滑膜增生、纤维化等病变,也会使腕管内的空间相对变小。
管腔内容物增多:腕管内的腱鞘炎、滑膜炎等炎症,会导致腕管内的液体增多,使腕管内压力升高。同时,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能会引起腕管内组织的水肿,进一步增加腕管内的压力。
腕管综合征的症状
感觉异常:患者常感到拇指、示指、中指麻木或刺痛,夜间或清晨症状可能会加重,有时会因麻木而醒来。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手指感觉减退或丧失,对冷热、疼痛等刺激不敏感。
运动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正中神经所支配的手部小肌肉可能会出现萎缩,导致拇指对掌、对指无力,握力减退,严重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拿筷子、系扣子等。
疼痛:患者的手腕部可能会出现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肘部甚至肩部。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刺痛、胀痛、灼痛等。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可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手腕,佩戴腕关节支具,以减少腕部的活动,缓解正中神经的压力。同时,可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超声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水肿。药物治疗方面,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不可擅自用药。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开屈肌支持带,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腕管减压术和内镜下腕管减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腕管综合征的预防
保持正确姿势:在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使手腕处于自然、舒适的位置,避免手腕过度弯曲或伸展。同时,要注意调整桌椅的高度,使肘部和手腕保持水平。
适度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进行手部的重复性劳动,每隔一段时间要休息一下,活动手腕和手指,缓解手部的疲劳。
加强锻炼:平时可以进行一些手部和腕部的锻炼,如握拳、伸展手指、旋转手腕等,增强手部和腕部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通过对腕管综合征的定义、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因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外源性压迫、管腔变小、管腔内容物增多等因素有关,会导致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疼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预防则需要保持正确姿势、适度休息和加强锻炼。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腕管综合征,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保护好自己的手腕健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