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过腹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却难以判断是蛔虫还是蛲虫在作祟?蛔虫和蛲虫是两种不同的肠道寄生虫,它们引发的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准确区分蛔虫和蛲虫症状,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蛔虫和蛲虫症状的区别以及区分方法。

蛔虫和蛲虫简介

蛔虫: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呈长圆柱形,似蚯蚓。蛔虫感染通常是由于误食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蛔虫在肠道内寄生,会掠夺人体营养,影响人体健康。

蛲虫:蛲虫又称蠕形住肠线虫,体型细小,呈白色。蛲虫感染主要是通过肛门-手-口的途径传播,儿童是蛲虫感染的高发人群。

蛔虫和蛲虫症状有什么区别,蛔虫蛲虫区分方法

蛔虫和蛲虫症状区别

消化系统症状:蛔虫感染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腹痛部位多在脐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阵发性隐痛。严重感染时,蛔虫可能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引起肠梗阻,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而蛲虫感染的消化系统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轻度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腹痛多为偶发性,程度较轻。

肛周及会阴部症状:蛲虫具有夜间爬出肛门产卵的特性,这会导致患者肛周及会阴部奇痒难忍,尤其是在夜间,瘙痒症状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睡眠。患者可能因搔抓导致肛周皮肤破损,引起继发感染。而蛔虫感染一般不会出现肛周及会阴部瘙痒的症状。

全身症状:蛔虫感染严重时,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此外,蛔虫的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能引起发热、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蛲虫感染一般较少引起全身症状,但如果长期反复感染,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消瘦等情况。

准确区分蛔虫和蛲虫的方法

观察症状特点:仔细观察自身症状,如果有脐周腹痛、食欲不振等表现,且无明显肛周瘙痒,可能是蛔虫感染;若出现肛周及会阴部夜间瘙痒明显,伴有轻度腹痛等症状,则更可能是蛲虫感染。

粪便检查:通过粪便检查查找虫卵是诊断蛔虫和蛲虫感染的常用方法。在显微镜下,如果发现蛔虫卵,则可确诊为蛔虫感染;若发现蛲虫卵,可诊断为蛲虫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蛲虫一般不在肠道内产卵,所以粪便检查蛲虫卵的阳性率相对较低。

肛周检查:对于怀疑蛲虫感染的患者,可在夜间患儿入睡后1-3小时,观察肛周是否有白色细小的蛲虫爬出。如果发现蛲虫,即可确诊。

蛔虫和蛲虫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预防蛔虫和蛲虫感染,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对于儿童,要勤剪指甲,纠正吮手指的不良习惯。同时,要定期对儿童的衣物、被褥进行清洗和消毒。

治疗措施:一旦确诊为蛔虫或蛲虫感染,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蛔虫和蛲虫感染的药物主要作用是麻痹或杀死寄生虫,使其排出体外。但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应遵医嘱,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蛔虫和蛲虫虽然都是肠道寄生虫,但它们的症状存在明显区别。通过了解蛔虫和蛲虫的症状特点、掌握准确区分的方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个人卫生,预防寄生虫感染。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