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腺样体肥大,手术不是唯一答案。需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像睡眠呼吸情况、是否反复发炎等。有些情况可通过药物等保守手段改善,而部分严重状况下手术才能解决问题。具体如何选,下面为你详细分析。

无需手术的情况

症状轻微:当孩子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仅有偶尔的打鼾,且鼾声不响,不影响睡眠质量,也没有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时,一般不需要立刻进行手术。比如有些孩子只是在过度劳累或者感冒时,才会出现轻微打鼾,平时呼吸基本正常,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观察。

年龄较小: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特别是2-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其腺样体还有自行萎缩的可能。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如果症状不严重,可先采取保守治疗,等待腺样体自然萎缩。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必须做手术吗

保守治疗有效:通过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等保守治疗方法,孩子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例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后,鼻塞、打鼾等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提高,就可以继续进行保守治疗,暂不考虑手术。

需要手术的情况

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孩子出现严重的打鼾,鼾声响亮且不规律,伴有呼吸暂停现象,即睡眠中呼吸突然停止数秒甚至数十秒。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睡眠中缺氧,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生长缓慢、智力发育受影响等问题。这种情况下,手术切除腺样体是必要的。

反复发炎:如果孩子腺样体反复发炎,一年中发作次数达到4-5次以上,每次发炎都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反复的炎症刺激会使腺样体进一步增生肥大,形成恶性循环,此时手术治疗可以避免炎症的反复发生。

引起其他并发症:腺样体肥大导致了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且经过规范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引起听力下降,鼻窦炎导致长期流涕、头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手术切除腺样体可以改善鼻腔和咽鼓管的通气引流,促进这些并发症的恢复。

孩子腺样体肥大不一定都要做手术。对于症状轻微、年龄小且有自行萎缩可能、保守治疗有效的情况,可以先不进行手术,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的方法。而当出现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反复发炎以及引起其他并发症且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则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家长们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适合孩子的治疗决策。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