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对幽门螺杆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可去医院咨询时,医生却并非对每个人都建议查。那么什么时候才需要检测呢?搞清楚这些情况,能让我们在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时更有针对性。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查幽门螺杆菌
检测有局限性: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多种,像呼气试验、胃镜检查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呼气试验可能受近期用药影响出现假阴性结果,比如吃了抗生素、铋剂等药物后,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所以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体内是否感染。
无症状者检测意义不大: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胃部不适症状,即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一定会发展成严重的胃部疾病。盲目检测出来阳性,可能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而且后续的治疗也存在一定副作用,所以对于无症状者,医生通常不建议急于检测。
治疗存在困难: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如果检测出来阳性,治疗时可能面临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而且治疗方案一般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疗程也比较长,大概10-14天。这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所以医生会综合考虑检测和治疗的利弊。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检测
有胃部不适症状:当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可能是胃部出现了问题,这时候检测幽门螺杆菌是有必要的。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有胃部疾病史:曾经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人,即使已经治愈,也需要定期检测幽门螺杆菌。因为幽门螺杆菌很容易复发,再次感染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患胃癌的风险会相对较高。所以这类人群需要进行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的人,胃黏膜会受到一定损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发生胃部疾病的可能性会增加。所以这类人群也建议检测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水杯、接吻等都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比如一家人一起吃饭,如果其中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使用同一双筷子夹菜,就可能把细菌传染给其他人。
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以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
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冷食物,尽量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口腔也是幽门螺杆菌的藏身之处,要按时刷牙,定期洗牙,保持口腔卫生。
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我们要理性对待。既不能盲目检测,也不能忽视它的危害。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检测和治疗,同时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部健康。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