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医院里因心脏不适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高温环境下,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出现各种心脏问题。那么,当在高温天遭遇心脏突发不适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的应对措施。
高温对心脏的影响
增加心脏负担:高温天气里,人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分布到体表的量增多,这就导致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例如,一些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明显感觉到心跳加快、心慌等不适症状。
血液黏稠度增加: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出汗较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后,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脏问题。
心脏突发不适的症状
胸痛:这是心脏不适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表现为胸部的闷痛、压榨性疼痛等,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肩部、手臂、颈部等部位。如果出现这种症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
心悸:患者会感觉心跳异常,如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跳动等。心悸可能会让患者感到心慌、不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呼吸困难:在高温天,若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觉呼吸费力、气不够用等情况,也可能是心脏突发不适的表现。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后,可能会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
应对措施
立即休息:当感觉心脏突发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和激动。
补充水分:适量饮用一些温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降低血液黏稠度。但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解开衣物:如果穿着紧身的衣物,应解开领口、袖口等部位的扣子,以增加身体的散热,减轻闷热感,缓解心脏的压力。
呼叫急救:如果休息和补充水分后症状仍未缓解,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120,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援。在等待过程中,可以继续保持休息状态,并尽量向周围的人说明自己的症状和病史。
预防建议
合理安排活动:在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如果需要外出,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等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并做好防晒措施。
补充水分: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尤其是有心脏病家族史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要关注心脏健康,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治疗。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