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某演员在社交平台发文,透露从化妆间朋友处得知,有剧组导演因连续高强度工作7天,最终倒下后再也没能醒来。该演员还提到,行业内类似悲剧并非孤例,演员、导演乃至普通工作人员长期熬夜、一天仅睡三四个小时、在高温下连轴转的现象普遍存在。她痛心呼吁:“再卷也要保命!行业能否保障基本睡眠时间?没有什么比命更重要!”这一事件再次将“过劳猝死”这一沉重话题推到公众面前。

️ 猝死:看似突然,实则“蓄谋已久”

猝死指表面健康的人因潜在疾病或急性诱因,在短时间内(通常1小时内)突然死亡。它并非“无迹可寻”,而是身体长期处于高压、疲劳状态后的“总爆发”。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超54万,其中职场人群占比显著,而影视行业因工作性质特殊,更成为高发领域。

️ 猝死的四大“幕后黑手”

️1. 过度劳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连续熬夜、高强度工作会打破人体生物钟,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担骤增。长期如此,可能引发心肌肥厚、冠状动脉痉挛,甚至突发心梗或恶性心律失常。新闻中的导演连续工作7天,身体长期处于“透支模式”,最终引发致命后果。

️2. 极端环境:高温“助纣为虐”

夏季高温下,人体为了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脏需加倍工作以维持供血。若同时处于脱水状态(如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剧组工作人员在高温下连轴转,无异于“双重暴击”。

️3. 隐性疾病:沉默的定时炸弹

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疾病,平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在疲劳、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诱因下,可能突然发作。例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过度劳累时可能因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猝死。

️4. 情绪压力:精神“过载”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激活体内应激系统,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飙升。影视行业竞争激烈,工作人员常面临创作压力、拍摄进度压力,这种“隐形负担”同样会侵蚀健康。

预防猝死:从“救命”到“保命”

️工作再忙,也要“见缝插针”休息:每工作1-2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久坐;熬夜后第二天尽量补觉,但不要连续熬夜超过2天。

️高温天做好防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正午时段户外作业,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定期体检,揪出“隐形杀手”: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

️学会识别预警信号:胸痛、胸闷、头晕、眼前发黑、持续腹痛(可能是心梗不典型表现)等,需立即就医。

生命没有“倒带键”,别让“拼”变成“拼死”。行业规范需要时间完善,但个人健康可以立刻守护——从今天起,拒绝“以命换钱”,因为“活着”,才是对家人、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