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8 月 23 日前后到来。从字面上理解,“处” 有终止之意,处暑即暑气将尽。但实际上,处暑后是否还热,要依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来判断,炎热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

️ 处暑的气候特征

处暑时,太阳直射点持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在冷高压的影响下,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雨季宣告结束,率先步入 “秋高气爽” 的天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国都能立刻告别炎热。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仅有东北和西北地区。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区,暑热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正所谓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形象地描绘了处暑后部分地区高温天气卷土重来的景象。

️ 北方地区的炎热情况

在北方,处暑后气温下降较为明显。以北京为例,处暑后早晚温差逐渐拉大,夜晚清凉之感越发强烈,早上出门甚至能感受到丝丝凉意,微风拂面,不再有夏日的黏腻感。不过,白天阳光依旧强烈,中午时段气温仍会回升,人们在户外活动时,若在阳光下暴晒,还是能感觉到热意。但整体而言,北方地区大约还会热 1 - 2 周左右。到了 9 月初,日均温基本能稳定在 22℃以下,秋意便会浓郁起来。

️ 南方地区的炎热情况

南方的情况则大不相同。由于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加上副热带高压在处暑后仍可能对南方部分地区施加影响,“秋老虎” 现象更为普遍。像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处暑后可能还会热一个月左右。即便早晚相对凉爽,但午后气温常常能飙升至 30℃以上,阳光炽热,空气依旧闷热。人们依旧离不开空调、风扇等制冷设备,外出活动时容易大汗淋漓。在南方,通常要到白露时节,随着冷空气势力增强,暑热才会彻底消散,天气真正凉爽下来。

️ 影响处暑炎热时长的因素

除了地域差异,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处暑后的炎热程度和持续时间。若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它所控制的区域气温就会偏高,炎热天气也会延长。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季节更替时的气温变化规律,使得每年处暑后的炎热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 结语

处暑后,北方地区炎热逐渐减弱,而南方地区受 “秋老虎” 影响,还需经历一段暑热时光。具体的炎热时长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同时受多种气候因素影响。在处暑时节,大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实际气温增减衣物,做好防暑降温或防凉保暖措施,健康度过夏秋交替之际。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