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要十不要”口诀,正是将复杂的台风防范要点,提炼成简单易记的行动准则。这份指南旨在帮助大家在台风来临前后,能够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台风来袭记住“十要十不要”

️一、台风防范“十要”与“十不要”具体指什么

这份口诀涵盖了台风来临前、来临时常被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安全细节。以下是其核心内容:

️“十要” (安全正确的做法)

️要及时关注预警:通过官方渠道(如气象台、应急管理部门)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和预警信息。

️要提前加固检查:检查并加固门窗、空调外机、雨棚等户外设施,防止被风吹落。

️要储备应急物资:提前准备至少够2-3天使用的食物、饮用水、药品、手电筒、充电宝等。

️要待在最安全处:台风影响期间,应待在坚固的室内,远离门窗玻璃。

️要切断危险电源:如果家中进水,应立即切断总电源,防止触电。

️要妥善安置车辆:将车辆移至高处或停车场,避免停放在大树、广告牌、低洼地带。

️要警惕次生灾害:居住在山区、河边、沿海低洼地区的居民,要提前熟悉疏散路线,警惕山洪、泥石流、内涝。

️要注意个人安全:如需外出,应穿好雨衣,避免使用雨伞,行走时注意观察,绕开积水、漩涡。

️要照顾特殊人群:提前安排好老人、儿童、病患的照护事宜,确保他们的安全。

️要在灾后防疾病:台风过后,注意饮食卫生,及时清理环境,预防蚊媒疾病。

️“十不要” (危险错误的行为)

️不要靠近危险区域:禁止前往海边、江边、河边、水库等地观潮、钓鱼或游泳。

️不要待在临时建筑:不要待在危房、工棚、临时搭建物等不稳固的建筑物内。

️不要触摸带电设备:远离路灯、电线杆、变压器等电力设施,尤其当周围有积水时。

️不要在地下空间停留:立即从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商街等低洼区域撤离。

️不要冒险涉水通行:严禁蹚水通过不明深度的积水区,水中可能带电或有打开的井盖。

️不要在树下躲避:远离大树、广告牌、电线杆、围墙,防止坠物伤人。

️不要驾车盲目涉水:如车辆在积水中熄火,应立即弃车到高处躲避,切勿在车内等待。

️不要忽略个人防护:外出时不要穿拖鞋、凉鞋,以免被水中异物划伤。

️不要信谣传谣:只相信和传播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避免制造恐慌。

️不要急于回家:台风预警未完全解除前,或在转移安置点的人员不要擅自返回。

️二、为何这些要点至关重要:理解台风背后的风险

之所以强调“十要十不要”,是因为它直接应对了台风带来的三大主要威胁:

️应对狂风威胁: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这种风力足以摧毁不坚固的建筑物、吹倒树木、掀翻车辆。因此,“不要待在临时建筑”、“不要在树下躲避”、“要提前加固”等要点,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狂风带来的直接物理伤害。

️应对暴雨内涝:台风往往带来极端强降雨,极易引发城市内涝和乡村地区的洪涝、山体滑坡。 “不要在地下空间停留”、“不要冒险涉水”、“要警惕次生灾害”等规则,正是针对暴雨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所制定。积水中隐藏着打开的下水井盖、漏电风险、急速的水流,危险远超想象。

️应对风暴潮:对于沿海地区,台风常常引发风暴潮,导致海水倒灌,淹没低洼地带。 “不要靠近危险区域”是防范风暴潮最直接、最有效的警告。

理解这些风险源,就能明白“十要十不要”中的每一条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出的生命准则。

️三、超越口诀:台风季的家庭应急准备

除了熟记口诀,在台风季来临前做好充分的家庭应急准备,能让你更加从容应对。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家庭成员应共同明确:紧急联络人是谁?万一失散在哪里集合?最佳的室内避险空间是哪个房间?提前规划好撤离路线,并进行演练。

️准备应急物资清单

️应急物品:手电筒(及备用电池)、收音机(收听应急信息)、充电宝、救生哨、多功能工具。

️生活物资:瓶装水(人均每日至少3升)、不易腐烂的食物(如饼干、罐头、能量棒)、现金(断电断网时无法电子支付)。

️医疗防护:家庭急救包(含常用药品、消毒用品、创可贴等)、口罩、消毒湿巾。

️重要文件防水处理:将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保险合同等重要文件的复印件或扫描件,存放在防水袋中,随时可带走。

台风无情,但防范有道。将“十要十不要”内化于心,并做好充分的物质和预案准备,我们就能在自然灾害面前,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