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常规检查结果里,有两种提示犹如危险信号。一种是红细胞相关指标异常,它关乎氧气运输和身体能量供应;另一种是血红蛋白异常,与贫血等问题密切相关。了解这两种提示,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

白细胞异常

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身体遭受感染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白细胞数量会相应增多。比如常见的细菌感染,像肺炎、扁桃体炎等,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会大量增加,以对抗细菌。此外,一些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增多。另外,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使白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其数量大幅升高。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例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还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攻击自身的白细胞,使其数量降低。白细胞减少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血常规检查中最怕看见的两种提示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原发性的,即骨髓本身出现问题,导致血小板过度生成,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当身体存在感染、炎症、出血后等情况时,身体会刺激骨髓生成更多的血小板,以促进止血和修复。然而,血小板过多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血小板生成不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无法产生足够的血小板。也可能是血小板破坏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身体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抗体,使血小板被大量破坏。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红细胞相关指标异常

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相对性的,如严重呕吐、腹泻等导致身体脱水,血液浓缩,红细胞相对增多。也可能是绝对性的,如高原地区居民,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身体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会刺激骨髓生成更多的红细胞。此外,一些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也会导致红细胞异常增多。红细胞过多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

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通常意味着贫血。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缺乏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造血原料,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会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失血也是导致红细胞减少的重要原因,如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贫血会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缺氧,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血红蛋白异常

血红蛋白增多:血红蛋白增多与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有一定关联,如在高原环境、严重脱水等情况下,血红蛋白也会相对或绝对增多。此外,一些病理性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纤维化等,会导致身体缺氧,刺激血红蛋白生成增加。血红蛋白过多同样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

血红蛋白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是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原因与红细胞减少类似,包括营养不良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减少会使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影响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疲倦、气短等症状,长期严重贫血还可能影响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红细胞相关指标异常以及血红蛋白异常,都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信号。白细胞异常反映了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状况,血小板异常影响凝血功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则与氧气运输和身体能量供应密切相关。当血常规检查出现这些异常提示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健康问题,保障身体健康。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