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进补 “四不吃” 避开这些误区安稳度秋​ aspcms.cn

立秋,作为夏秋交替的重要节点,标志着暑气渐消、凉意渐生。此时,人体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而秋季又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往往会想着通过进补来调理身体,为过冬储备能量。不过,立秋进补并非盲目进行,有 “四不吃” 需要格外注意,避开这些误区,才能让进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立秋进补 “四不吃”

️ 不吃过多生冷食物是立秋进补的首要禁忌。夏季时,人们为了消暑,常常会食用大量的冷饮、冰品以及生鱼片等生冷食物。但到了立秋,气温逐渐下降,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脾胃对生冷食物的承受能力也随之减弱。如果此时仍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还会影响后续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进补。比如冰西瓜,在夏季吃能解暑降温,但立秋后再过量食用,就很容易让寒气侵入体内,扰乱身体的阴阳平衡。

️ 不吃辛辣燥热食物也很关键。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辛辣食物,在夏季适量食用可以帮助排汗散热,但立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 “秋燥” 症状。若此时再大量食用辛辣燥热食物,会加重体内的燥热之气,使秋燥症状更加明显。而且,辛辣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胃肠道不适,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阻碍营养的吸收,与立秋进补的初衷相悖。像火锅、麻辣香锅这类以辛辣为主的食物,立秋后就应尽量少吃。

️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同样不容忽视。立秋后,人们的食欲往往会有所回升,不少人会选择食用红烧肉、炸鸡、油条等油腻食物来进补。然而,过于油腻的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另外,秋季本身人体代谢相对缓慢,过多摄入油腻食物还容易使脂肪在体内堆积,引发肥胖,甚至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油炸食品,不仅油脂含量高,还经过高温处理,营养成分受到破坏,多吃无益。

️ 不吃过咸的食物也是立秋进补需要避开的误区。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加重肾脏的负担。同时,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渗透压升高,导致口渴,进而影响身体的水分平衡。在秋季,人体本就容易缺水,过咸的饮食会让身体的干燥状况更加严重,不利于身体健康。像咸菜、腌肉等腌制食品,立秋后就应控制食用量。

立秋进补的关键在于 “润燥、养脾胃”,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银耳、百合、山药、莲子、瘦肉、鱼类等。同时,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