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众多器官中,肾脏犹如一个精密的“过滤器”,维持着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但肾脏一旦出现问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惜的是,肾脏疾病初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其实,身体会通过一些信号来提醒我们肾脏可能出现了状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这6个可能表明肾脏在求助的身体信号。
水肿
眼睑和下肢水肿:肾脏负责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当肾脏功能受损时,水分代谢会出现异常,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从而引起水肿。一般来说,早晨起床时眼睑水肿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夜间平卧时水分更容易在疏松的眼睑组织积聚。随着病情发展,下肢也可能出现水肿,尤其是脚踝和小腿部位。水肿通常在下午或傍晚加重,休息一夜后会有所减轻。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出现眼睑或下肢水肿,且持续不消退,应警惕肾脏问题。
尿液异常
泡沫尿: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很低,形成的泡沫较少。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会使尿液的表面张力升高,从而产生大量不易消散的泡沫。泡沫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此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肾脏损伤,进而出现泡沫尿。
血尿: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较为容易察觉。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尿液中的红细胞。血尿可能是由于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的病变引起的,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一旦发现血尿,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尿量变化:肾脏对尿量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肾脏功能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尿量的改变。例如,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可能提示急性肾衰竭、严重脱水、尿路梗阻等情况。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则可能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间质疾病等有关。
腰痛
肾区疼痛: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当肾脏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引起肾区疼痛。肾区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各不相同,可为隐痛、钝痛、胀痛或绞痛。例如,肾结石可导致肾绞痛,疼痛剧烈,常突然发作,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肾盂肾炎也可引起肾区疼痛,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此外,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腰痛,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乏力、疲劳
原因分析:肾脏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使人感到乏力、疲劳。此外,肾脏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这也是导致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贫血会使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缺氧,引起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如果经常感到不明原因的乏力、疲劳,且休息后不能缓解,应考虑肾脏疾病的可能。
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肾脏在血压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会导致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肾性高血压是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血压突然升高或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压变得难以控制,应警惕肾脏疾病的可能。同时,长期高血压也会损害肾脏,形成恶性循环。
食欲不振
毒素蓄积影响:肾脏是人体排泄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功能下降时,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会在体内蓄积,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肾脏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限制蛋白质、盐等食物的摄入,这也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肾脏疾病的可能。
水肿可能是肾脏调节水分平衡功能受损的表现;尿液异常,如泡沫尿、血尿、尿量变化等,反映了肾脏的滤过、排泄等功能可能出现问题;腰痛可能提示肾脏本身或周围组织的病变;乏力、疲劳可能与肾脏疾病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和贫血有关;高血压可能是肾脏疾病引起的并发症;食欲不振则可能是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胃肠道功能的结果。当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时,应及时关注肾脏健康,尽早就医检查。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其他医院查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