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是很多女性可能遇到的情况,若这种现象持续了十多年,究竟能不能不管不顾呢?下面为大家详细分析。
认识乳头溢液
️生理性溢液:生理性溢液通常与激素波动、泌乳素轻微升高有关。常见于双侧对称溢液,液体多为透明或乳白色,属于导管上皮代谢、乳腺流体静力学等生理性自洁机制的表现。比如在月经周期中,可能会出现周期性变化,且无伴随肿块,多为挤压性溢液。
️病理性溢液:病理性溢液情况较为复杂,如单孔血性溢液可能与导管内乳头状瘤有关,存在一定的乳腺癌风险。自发性溢液、年龄大于50岁出现溢液、男性溢液以及肿块伴溢液等情况,都需要高度警惕导管原位癌、乳头Paget病等疾病的可能。
长期不管的风险
️病情延误:如果是病理性溢液,长期不处理可能导致病情延误。例如导管内癌变演进,从早期的病变逐渐发展为更严重的癌症,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增加治疗难度:随着时间推移,疾病可能进一步发展,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比如原本可以通过简单手术切除的病变,可能因为拖延而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案。
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评估:包括乳管镜检查、导管造影、MRI增强等。乳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乳管内的情况,导管造影能显示导管的形态,MRI增强则有助于发现一些微小的病变。
️细胞学和活检:溢液细胞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溢液细胞的性质,真空辅助活检则能获取组织样本进行更准确的病理诊断。
处理建议
️定期随访:对于一些生理性溢液或低风险的病理性溢液,可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密切观察溢液的变化情况。
️积极治疗:如果确诊为病理性溢液且存在较高风险,可能需要采取导管切除术、内分泌干预等治疗措施。同时,液体基因组学、量子增强成像、AI风险预测、微创介入导航等新技术也为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分为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生理性溢液通常与激素波动等因素有关,一般为双侧对称、透明或乳白色液体,无伴随肿块等症状;而病理性溢液则可能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疾病相关,如单孔血性溢液、自发性溢液等情况需高度警惕。
乳头溢液持续十多年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明确溢液性质,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才能保障乳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