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会发现乳头上出现棕色结痂,这让她们十分困惑,究竟能不能抠下来呢?本文将结合专业知识为大家详细解答。

乳头结痂的常见原因

️哺乳期损伤:在哺乳期,衔乳姿势不正确或宝宝吸吮力度过大,都可能导致乳头破损,进而出现棕色结痂。例如,宝宝没有将乳晕充分含入口腔,只吸吮乳头,就容易造成乳头损伤。同时,乳汁中含有抑菌成分和表皮生长因子,当乳头破损后,这些物质混合血液等会形成结痂。

️真菌性乳头炎:真菌性乳头炎通常由念珠菌感染引起。念珠菌载量增加、生物膜形成以及唑类耐药基因的出现,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患者可能会感到乳头瘙痒、疼痛,出现棕色结痂。通过KOH镜检法、真菌荧光染色等方法可以进行诊断。

随意抠结痂的危害

️破坏乳头上皮屏障:乳头上皮屏障对乳房有保护作用,抠掉结痂会破坏这层屏障,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增加感染的风险,可能引发乳腺炎等疾病。

️延缓愈合时间:结痂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抠掉结痂会使伤口再次暴露,延缓愈合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伤口反复不愈。

正确的处理方法

️改善衔乳姿势:对于哺乳期女性,要及时矫正宝宝的衔乳姿势,确保宝宝将乳晕充分含入口腔,减少对乳头的损伤。同时,可以使用乳晕保护罩,减轻乳头压力。

️使用羊脂膏:羊脂膏具有滋润和修复的作用,可以在每次哺乳后涂抹在乳头上,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促进结痂自然脱落。

️及时就医:如果结痂情况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发热、疼痛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微生物组测序、真菌微流控芯片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严重疾病风险

️湿疹样乳腺癌:湿疹样乳腺癌,也叫派杰特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乳腺癌。患者乳头可能出现糜烂、结痂等症状,还可能伴有组织液渗出、乳头瘙痒等。通过钼靶钙化特征、皮肤镜血管模式等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其他检查指标:除了上述检查,还可以通过检测HER2过表达、真皮淋巴浸润、基底膜完整性、PD - L1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三维病理重建、循环肿瘤DNA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严重疾病风险。

乳头出现棕色结痂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多关注乳房健康,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如真菌性乳头炎的症状、哺乳期的正确护理方法等,能更好地保护乳房。

总之,乳头上的棕色结痂不能随意抠下。女性朋友们要重视乳房健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正确的哺乳方式。一旦发现结痂情况异常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