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损,准确分辨白斑对及时治疗和预防恶变至关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分辨白斑的方法。
观察临床特征
️白色斑块:白斑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颜色可为乳白、灰白或微黄的白色。斑块的大小、形状不一,表面可能光滑,也可能粗糙。
️黏膜增厚与触感粗糙:患病部位的黏膜会有增厚的现象,用舌头舔或手指触摸时,会感觉比周围正常黏膜粗糙,有时还可能伴有颗粒状或结节状的凸起。
️病损边界:白斑的病损边界一般比较清晰,但也有部分边界不明显。仔细观察边界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为白斑。
留意症状演变
️颜色变化:关注白色斑块的颜色是否有加深、变红等变化。如果颜色出现异常改变,可能提示病情有进展。
️疼痛敏感:观察病损部位是否出现疼痛或对刺激更加敏感。若有疼痛,程度如何,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的。
️持续时长:记录白色斑块出现的时间,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两周仍未消退,应引起重视。
排查刺激因素
️吸烟史:吸烟是白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了解自己或患者是否有吸烟习惯,以及吸烟的时间和频率。
️槟榔接触:长期咀嚼槟榔也会增加患白斑的风险。询问是否有咀嚼槟榔的经历,这对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口腔卫生:不良的口腔卫生环境可能诱发或加重白斑。检查口腔内是否有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
进行专业检查
️伍德灯检查:伍德灯可以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口腔黏膜病损部位。白斑在伍德灯下会呈现出特殊的荧光反应,有助于初步诊断。
️病理活检:这是诊断白斑的金标准。通过切除或切取部分病损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判断是否为白斑以及是否有恶变倾向。
️HPV检测: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白斑的发生可能有关。进行HPV检测,有助于了解病因和判断病情。
做好鉴别诊断
️扁平苔藓:扁平苔藓也可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病损,但它的病损形态多为网状、树枝状或环状,与白斑有所不同。通过仔细观察病损特征和进行相关检查来鉴别。
️白色水肿:白色水肿常见于颊黏膜,表现为灰白色的半透明状,质地柔软,一般无明显增厚和粗糙感,可与白斑区分。
️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白色病损可擦去,擦去后可见黏膜充血、糜烂。而白斑的白色斑块不能擦去,以此进行鉴别。
白斑是指发生在黏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擦去,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它有一定的恶变风险,所以准确分辨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