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9月30日,美国参议院未能在联邦政府资金耗尽前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10月1日零点,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停摆,这是自2018到2019年以来再次出现的情况,当时停摆了35天。
此次停摆首先影响的是美国劳工统计局,该机构负责提供就业和通胀数据。由于停摆,不仅原定于10月3日发布的月度就业数据报告被取消,连计划于10月中旬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推迟。这些数据对于评估劳动力市场状况和通胀水平至关重要。此前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新增18.7万人,市场已对就业疲软感到担忧,而CPI作为衡量通胀的核心指标,尽管美国通胀有所下降但仍远未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数据中断让市场更加迷茫。
除了劳工统计局,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多个机构也受到影响。例如,人口普查局负责收集基础数据,经济分析局则直接负责GDP和个人消费支出等核心指标。原本三季度GDP初值应在10月底公布,但目前情况可能导致发布延迟。当前美国经济处于复杂状态,消费表现尚可但制造业却在萎缩,数据断供使得后续经济走向难以预测,这与近期美股和美元的波动有直接关系。
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时依赖于关键数据。今年之前为了控制通胀已加息11次,将利率提升至5.25%到5.5%,这是22年来最高水平。9月暂停加息后,未来的政策方向将取决于就业和通胀数据。然而现在这些数据全部断档,使美联储决策变得被动。如果就业依然强劲,可能需要继续加息以抑制需求;但如果就业已经疲软再加息则有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
金贝尔曾是拜登政府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高级顾问,他表示,在这种关键时刻缺乏数据会增加理解经济难度。安永—博智隆首席经济师达科形容这种情况为“在浓雾里盲飞”,十分危险。达科所在公司原本预计今年美国通胀能降至3%左右,但由于数据中断,预测无法更新。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就是因为对通胀数据判断失误,因此现在需要警惕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此次停摆的根本原因是两党在临时拨款法案上存在分歧。共和党不希望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希望增加边境事务的资金,而民主党坚持支持乌克兰并对民生支出保持坚定立场。双方僵持不下导致政府停摆。按照规定,政府停摆应只影响非核心部门,但这次连统计经济数据的核心部门都受到了影响,表明两党争执已经不顾及经济后果。
从1976年至今,美国共经历了21次政府停摆。每次停摆都会造成经济损失,并且数据推迟发布会影响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此次停摆尤为特殊,因为美国经济既要防通胀又要防衰退。若停摆超过10天,不仅会导致数据缺口严重,还会使80多万联邦雇员工资无法发放,从而削弱消费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这次美国政府停摆表面上是政治之争,实际上深刻影响了经济。核心数据缺失使得市场失去指引,美联储决策缺乏依据,两党的博弈忽视了经济代价。解决的关键在于两党何时达成妥协。如果停摆迅速结束,数据恢复,市场还能稳定。反之,拖延时间较长不仅会影响美国经济,还可能波及全球股市和美元。希望美国政客能够尽快意识到政治博弈不应凌驾于经济稳定和民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