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瘀阻的经典中药方
痰湿瘀阻常用经典中药方包括二陈汤、温胆汤、血府逐瘀汤、苓桂术甘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陈汤是治疗痰湿阻滞的基础方,含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其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茯苓渗湿利水,甘草调和诸药。适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胸闷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加入苍术增强燥湿效果,加厚朴宽中消胀。煎服时用生姜为引,若痰黄可加竹茹清热。
温胆汤针对胆郁痰扰证,主要成分有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竹茹能清化热痰,枳实行气破结,配合二陈汤基础结构。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等神经症状。痰热明显时可加黄连,胸闷胁痛时加郁金。现代常用于焦虑症伴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痰瘀互结的代表方,包含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等药材。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通经,结合四物汤养血的基础。适用于舌暗紫、痛处固定的瘀血证。可加半夏化痰,胸闷时加瓜蒌皮。临床上多用于冠心病、痛经伴有痰湿体质的患者。
苓桂术甘汤专治水饮痰湿,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茯苓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主治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水气上冲症状。水肿明显时加泽泻,恶心时加生姜。此方侧重于改善中焦水湿代谢问题,适合代谢综合征人群使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用于风痰上扰的情况,配方含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等。天麻熄风定眩,半夏化痰降逆,白术健脾除湿。适用于眩晕头痛、呕吐痰涎等症状。头痛时可加川芎,耳鸣时加磁石。在现代医学中,该方被应用于梅尼埃病、高血压伴有痰湿证型的患者。
痰湿瘀阻体质者日常饮食建议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白萝卜等利于祛湿的食物,避免油腻甜食。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每天早晨起床后拍打脾经从大腿内侧至足大趾3分钟也有助于健康。如果出现持续性症状或肢体麻木、胸痛彻背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防痰瘀闭阻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使用上述药方前需经过中医辨证,孕妇及出血倾向者应谨慎使用活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