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7万买车后车企倒闭车辆裸奔上路 车主权益受损引担忧
花17万买车后车企倒闭车辆裸奔上路 车主权益受损引担忧!近日,一则“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审查”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讨论,许多车主对后续维修保障等权益表示担忧。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洗牌、部分车企及经销商倒闭退市带来的冲击。车辆部分智能功能失效、维修保养受阻、保险费用高昂等问题逐渐显现。
市场竞争下,部分车企倒闭退市是正常现象,但已购买车辆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如何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天津市民刘先生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他准备驾车上班时,发现手机上的“哪吒”汽车App服务全部停止使用,随后得知哪吒汽车关联公司被申请破产的消息。尽管App服务几个小时后恢复了,但刘先生仍感到不安,担心相关智能服务随时可能停掉。此外,他的车险即将到期,联系多家保险公司均未成功投保商业险,只能“裸奔”上路。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威马、高合、猎豹等多家车企破产退市,这些品牌车主的权益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一些系统服务受限、4S店全面撤店导致维修保养难、汽车投保成本高甚至被拒保、二手交易价格大幅下跌等问题频发。
北京市民高先生以10万元出头的价格购入一辆威马汽车,起初使用一切正常。然而,2023年威马申请破产后,他面临一系列用车困境。北京威马4S店全部关停,车辆一旦发生损伤或做日常维保都令他头疼不已。外观件损坏问题尤为突出,原配件厂已经不生产,这类配件越到后期越难搞,价格也贵。此外,电池衰减明显,里程数超过24万公里后,车辆充电和续航能力显著下降。系统功能也有不同程度限制,车机娱乐功能几乎完全失效,远程控制App功能也可能随时停止服务。每年最让人心烦的就是车险问题,由于威马破产,很多大保险公司大数据审核时直接拒保,车友群里大多数人都只能选择小保险公司,且保险条款苛刻,成本大幅增加。
车企倒闭还导致该品牌车辆二手车市场价格骤降。车主蔡先生花费17万元购入一辆威马汽车,因车企破产重整,二手车残值迅速暴跌至6万元,多家保险公司以“无原厂配件”为由拒保车损险,车辆被迫“裸奔”上路。在深圳,哪吒汽车贬值速度惊人,部分二手车商甚至将其列入拒收名单。深圳车主陈先生收到车辆销售点短信,被告知车辆已被列入高危目录,续保需提供第三方技术鉴定。同时,原投保的保险公司表示因为车企倒闭,相关零件停产无法拿到,所以无法上车损险,建议去掉车损险重新定价或寻找其他保险公司投保。
这种困境不仅发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10月,宝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宝因资金链断裂闭店,品牌授权终止后,北京的消费者刘女士购买的13次机油保养套餐沦为“空头支票”,与此同时,原厂配件供应中断,导致车辆维修时无件可换。
车企倒闭后,消费者维权之路处处受阻。《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供应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或者停止销售的车型,并保证其后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但现实中车主投诉往往石沉大海,“三包”责任因经销商退网、车企清算陷入“责任真空”,诉讼维权成为唯一出路,但耗时耗力。多数消费者在找到破产管理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请排队登记,清偿顺序供应商优先”。
专家建议,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强调关键配件的统一,建立健全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机制。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协调作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经销商和车主一起分担损失。保险公司应合理评估汽车风险,可以适当提高保险费,但不能因车企倒闭拒绝为车主提供车辆保险。建立“车企售后责任基金”,强制企业按销量交纳保障金;明确主机厂为“三包”责任最终承担方;推动第三方售后认证体系打破品牌垄断。用户在购车时应考虑成熟稳健、售后体系较为完善的车企,在购车合同中明确约定车企的售后服务条款,关注除了车企本身外,是否还有合作的售后外包服务商,是否能提供长期稳健的售后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