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冷落以色列 中东战略新布局

2025-05-1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5月13日至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了第二任期的首次中东之行,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与8年前第一任期首访中东不同的是,此次行程未包括以色列。这一变化引发国际舆论对美以关系走向的关注。特朗普在这些国家受到了高规格接待,并获得了数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及数千亿美元的大单。

2017年,刚刚上任的特朗普选择沙特、以色列和梵蒂冈作为首访目的地,意在展示他对伊斯兰世界、犹太国家与基督教世界的平衡态度,也体现了其推动“亚伯拉罕协议”的战略意图。然而这次,特朗普却绕过了他曾极力支持的以色列。这种变化让外界多有猜测。历任美国总统多数都在就任初期访问以色列,但特朗普此次将以色列排除在行程之外,不仅打破了他个人的惯例,也在象征意义上淡化了以色列在其中东战略中的优先级。

这一变化是否预示着特朗普正重新定义美以关系?在美国国内政治极化、财政吃紧与战略重心东移的大背景下,美国在中东的政策是否已逐步从“单边支持以色列”转向“多边均衡中东”?这种可能性使以色列产生极大的战略焦虑。

以色列主流媒体对此流露出明显的失落情绪。《以色列时报》刊文称:“特朗普似乎在重塑他的中东地图,以色列的位置正在发生位移。”《耶路撒冷邮报》甚至发表社论直言:“我们为特朗普命名了戈兰高地的一座村庄,换来的是一次被忽略的访问。”而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右翼支持者更是质问:“特朗普是否已经抛弃了我们?”这背后反映的是以色列政治精英和舆论界的忧虑:曾经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特朗普,如今也开始将更多注意力转向“更能出钱”的海湾国家。在经济和战略价值逐渐重构的背景下,以色列是否还具有过去那样的“不可替代性”?

与以色列的落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湾三国对特朗普给予隆重的礼遇,争先恐后地送出“大礼包”。特朗普带来的两大核心任务都围绕“美国优先”展开:要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三国进一步加大对美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能源与高科技领域;推动三国大量采购美国商品,包括波音飞机、高端军火,甚至对OpenAI、Palantir等科技公司进行投资绑定。与2017年的“军火+石油”交易不同,这次特朗普试图推动的是,“科技—资本—军事”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他特别强调,美国希望海湾国家在AI、半导体、清洁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与美国企业形成更紧密绑定,构建“共同技术防线”。

在闭门会谈中,特朗普以“未来将对不购买美制产品的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作为威胁,促使沙特和阿联酋加快签署大额采购合同。阿联酋据称已承诺扩大对美国产军机的采购规模,并协助美国企业在阿布扎比建设“中东技术走廊”。在这种趋势下,以色列过去作为美国军工出口最大买家和技术盟友的角色,开始被“有钱且愿花钱”的海湾国家部分取代。尤其是阿联酋与美国科技企业的合作不断加深,使美方在高科技领域的战略伙伴布局更趋多元化。这种演变削弱了以色列作为美国“唯一技术盟友”的特殊地位。

尽管此次特朗普的中东行“跳过”以色列引发国际舆论的巨大波澜,但美国与以色列仍旧维持着稳固的战略同盟关系。无论是在情报共享、军援合作,还是国会支持方面,美国两党对以色列的基本支持框架并未松动。所以,现在断言美国与以色列的同盟关系出现破裂还为时尚早。然而,特朗普此行所传递出的信号仍然耐人寻味:一方面,美方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的投资与技术合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以色列在中东棋局中的“唯一性”似乎正在被打破。美国将更多转向“多个支点共同制衡”——这或将是未来美以关系走向的关键变量。对以色列而言,最难接受的可能并不是“特朗普没来”,而是“美国在中东可以没有以色列”。这个可能性虽然还没有变为现实,但已经出现值得警惕的苗头。对美国而言,如果选择用更经济化、工具化的方式处理与中东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关系,那么中东局势可能面临更大变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