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跳台上的成长痛 她俩如何度过 面对发育挑战
5月2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内座无虚席,观众的目光集中在10米台上——18岁的全红婵和19岁的陈芋汐。这对跳水界的双子星继承了中国跳水队“最好队友、最强对手”的传统。她们在女双10米台项目上占据统治地位,同时也在国际大赛的单人项目中轮流登上最高领奖台。
本次世界杯总决赛是两人在巴黎奥运会后首次合体参加的国际赛事。不出所料,她们以领先第二名47.94分的成绩夺得冠军。赛后,两位选手均表示个人技术仍需提升。
对许多人来说,十八九岁是懵懂的年纪,但对于奥运会冠军陈芋汐和全红婵来说,情况不同。本赛季已结束的两站世界杯分站赛中,陈芋汐包揽金牌,全红婵则获得两枚银牌。
关于谁战胜了谁的话题一直围绕着这对双子星。作为女子10米台项目的运动员,她们共同面临发育关的挑战。数据显示,自1984年周继红夺冠以来,近11届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冠军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尽管陈若琳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将夺冠年龄拉到了接近20岁,但之后她专攻双人项目并退役转为教练。
10米台约等于三层楼的高度,从起跳到入水不超过2秒。运动员需要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空中动作和入水动作,这对核心力量、空间感知和入水角度控制等细节要求极高。然而,迅速增长的身高和体重会使一切变得困难。
2025年,陈芋汐进入发育期,身高猛增。她在2025年至2024年间频繁称重。东京奥运会女单10米台夺银后,陈芋汐隐忍眼泪;2024年巴黎奥运会再次夺银时,她掩面痛哭。她表示自己体重维持在42.5公斤左右,为了保持状态,她用大量时间去积累和训练。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全红婵。她透露整个巴黎奥运周期,身高长了7厘米,体重增加了约7公斤。她感到动作不如以前轻松。为了适应新的身体状态,全红婵每天延长训练时间,并反复拆解动作。
在跳水世界杯瓜达拉哈拉站女单10米台比赛中,全红婵以4.95分的差距不敌陈芋汐获得亚军。赛后她表示结果在意料之中。加拿大温莎站,全红婵再次获得亚军,她坦言对自己的表现满意,但仍需改进技术。
面对发育期带来的挑战,全红婵坦然接受,努力提升。当被问及如何坚持跳水训练时,她表示有时想过放弃,但通过与教练和队友沟通,调整心态,给自己信心,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