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下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引关注 风里雨里谁来兜底
极端天气下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引关注!极端天气下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引关注。在强风肆虐的环境中,外卖员、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仍在街头穿梭,服务广大客户。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成为焦点。
一名外卖骑手在社交平台上记录了自己在强风中的惊险经历:“狂风肆虐,根本骑不了车,摔了两三跤,眼镜都被吹掉了!”4月的一场大风席卷我国部分地区,影响超过6.1亿人,23个省份出现12级以上阵风,6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突破历史极值。
快递员张同在出车前叮嘱自己注意安全,并仔细检查装备。站点主管也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遇到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张同回忆起那天给一个胡同里的老人送降压药的经历,尽管风很大,但他还是及时将药品送到。而外卖员陈明则没那么幸运,在送餐时被强风吹倒,胳膊被撞得生疼。
面对这些艰难前行的劳动者,许多网友呼吁在极端天气下多一些理解,减少非紧急订单,提供热水和避雨场所等。陈明表示,用户催单减少,打赏金额增加,感受到了人们的善意。然而,善意无法化解所有现实风险。在平台系统派单模式下,一些新业态劳动者无法自由选择是否接单,维权成本高且举证难。
某平台专送外卖员刘安希望在极端天气下,平台能够调整派单规则,可以选择是否自愿接单。多名从业人员也表达了相同愿望,他们认为在极端大风天气下,如果平台没有提供安全保障,他们有权拒绝工作。
专家指出,我国对于高温极寒天气的户外工作有专门规定,但对大风天气的劳动安全保障缺乏明确规定。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及相关安全标准,当风力达到一定级别时,应停止户外作业。因此,一些作为户外作业人员的新业态劳动者,在极端大风天气下有权停止工作,平台及其合作企业负有法定义务,如违反义务导致伤亡,应承担法律责任。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频发,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更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保障新业态劳动者的安全是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一些平台已采取措施,如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推送天气预警,优化线路和派单保护,提供恶劣天气补贴等。专家建议建立灵活的应急机制,根据天气预警级别自动调整新业态劳动者的工作安排,确保其人身安全。同时鼓励企业设立专项基金,为因恶劣天气无法正常工作的员工提供临时补助,减轻经济压力。
新业态劳动者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保障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共识。平台应积极响应,依法行事,短期看可能会增加成本,但长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行业人员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