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大清,满族女子的确漂亮,与影视剧截然不同
咱天津人最爱唠个闲嗑儿!今儿个咱就着法国摄影师当年在大清拍的老照片,跟您聊聊清朝那些旗装女子的讲究。您瞅清宫剧里的格格们个个赛过年画娃娃,可老照片里的主儿到底长啥样?咱就用卫嘴子的俏皮话,掰开了揉碎了唠,保准比茶馆里的说书还来劲!
一、洋镜头里的老北京:当法国佬遇上旗人姑娘
1900 年前后,有个法国摄影师扛着大木头相机进了北京城。那会儿老百姓瞅着这 "洋盒子" 直犯嘀咕:"这玩意儿咔嚓一下,能把魂儿给吸走!" 可架不住宫里的贝勒爷觉得新鲜,硬是把这洋哥们儿请进了城。谁承想,这镜头底下可就留下了咱老北京旗人姑娘的真模样。
(一)宫里宫外两重天:贝勒府的胭脂 vs 胡同里的窝头
您瞧这照片 —— 左边是醇亲王府的格格,头上顶着二尺高的旗头,插着点翠凤凰,身上那旗袍滚着十八道金边,跟咱天津劝业场卖的绸缎似的,晃得人眼晕;右边是前门胡同里的丫头,梳着 "两把头",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褂子,手里还攥着个窝头。这差距,比咱天津麻花跟棒槌似的,一目了然!
最逗的是那会儿的 "时尚潮流":宫里的娘娘们讲究 "一耳三钳",俩耳朵得穿仨耳洞,挂着珍珠耳坠子,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民间姑娘可没这排场,顶多戴对铜耳环。有回法国摄影师给一旗人老太太拍照,老太太非让把她那对翡翠耳环擦得锃亮,还念叨:"这可是俺娘家陪嫁的,比皇上赏的都金贵!"
(二)发际线里的讲究:旗人姑娘的 "大脑门" 秘闻
您瞅老照片里的旗人女子,个个发际线高得离谱,跟咱天津煎饼果子摊的铲子似的,能刮出个平面来。这可不是天生的,是那会儿的 "时尚造型"!满族姑娘打小就得 "绞脸",用细绳子把额头上的碎头发绞掉,说是 "露出天庭,能嫁个好人家"。有个老北京的旗人奶奶跟我说:"俺十六岁绞脸那天,疼得直掉眼泪,俺妈还说 ' 舍不得头发,套不住驸马 '!"
要说这发际线高到啥程度?您瞧慈禧太后的照片,那额头能放俩窝头!宫里的嬷嬷们还发明了 "抹额"—— 用绣花带子勒住额头,既遮发际线又显脸小。这招跟咱天津姑娘戴发箍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赶时髦。
二、慈禧太后:老佛爷的 "旗装时尚经"
要说旗人女子里最有排面的,那肯定是慈禧老佛爷!咱先不说她那些事儿,单瞅她的穿着打扮,那叫一个讲究。法国摄影师拍她的时候,老太太都六十多了,可那派头,比咱天津大观园的名角儿还足!
(一)旗袍上的 "钱串子":一件衣服够咱吃十年
您瞅老佛爷的旗袍,那可不是普通的布片子 —— 夏天穿的是杭州进贡的 "蝉翼纱",薄得能看见皮肤;冬天穿的是东北送来的紫貂皮,一件就得花掉十户人家一年的口粮。最绝的是袖口那圈 "十八镶",用金线绣着梅兰竹菊,每个花瓣都得用珍珠镶边,跟咱天津糖画儿似的,精致得下不去手。
有回外国公使夫人见她,老太太穿了件藕荷色旗袍,上面用孔雀羽毛绣着百蝶图。那公使夫人瞅得直发呆,回去跟人说:"老佛爷的衣服会发光,跟天上的星星似的!" 您猜怎么着?那是用翠鸟羽毛贴的 "点翠" 工艺,咱天津卫的老匠人都快失传了。
(二)旗头里的 "小心思":二尺高的发型咋稳住?
老佛爷的旗头能有二尺高,跟咱天津的高桩馒头似的,您猜咋稳住的?里头得用竹架子撑着,外面再缠上发网。有个宫女说:"老佛爷戴旗头,得四个太监伺候,俩扶着架子,俩往上插花。有回插了朵金凤凰,那分量,差点把老佛爷脖子给压歪了!"
最逗的是旗头上的装饰 —— 春天戴绒花,夏天戴珍珠,秋天戴宝石,冬天戴翡翠。有年冬至,老佛爷旗头上插了朵用红珊瑚雕的梅花,底下坠着二十颗东珠,走起路来跟咱天津大秧歌似的,哗啦哗啦响。太监们私下都说:"老佛爷这脑袋,比国库还值钱!"
三、婉容皇后:紫禁城里的 "时尚顶流"
要说旗人姑娘里的 "颜值担当",那非末代皇后婉容莫属!法国摄影师拍她的时候,她才十六岁,穿着月白色旗袍,站在御花园里跟朵水莲花似的。咱天津卫的老人都说:"婉容皇后那长相,比年画里的仙女还俊!"
(一)旗袍外穿自行车:老祖宗看了得晕过去
您瞅这张照片 —— 婉容穿着绣花旗袍,脚踩花盆底,愣是在宫里骑起了自行车!要知道,满族女子讲究 "笑不露齿,行不摆裙",可婉容偏不。她让太监把宫里的门槛锯了,就为了骑自行车方便。有回溥仪给她买了辆英国自行车,她天天穿着旗袍在紫禁城溜达,把老太监们吓得直哆嗦:"祖宗哎,这要是让老佛爷看见,得把咱脑袋揪下来!"
更绝的是她的穿着 —— 夏天穿半袖旗袍,露出胳膊腕子;冬天在旗袍里套西装,还戴个呢子帽。法国摄影师拍她的时候,她正拿着望远镜看鸽子,旗袍开叉处露出皮鞋,跟咱天津姑娘穿旗袍配球鞋似的,时髦得很!
(二)花盆底里的 "平衡术":比踩高跷还难
婉容的花盆底有五寸高,跟咱天津踩高跷的差不多。您猜她咋走路?得俩宫女扶着,走一步晃三晃,跟咱天津踩高跷的艺人似的。有个宫女说:"皇后娘娘穿花盆底,上台阶得用太监当 ' 人肉梯子 ',下台阶得让人背着。有回不小心崴了脚,三个月没下床!"
可婉容偏爱上头的装饰 —— 鞋底镶着珍珠,鞋帮绣着凤凰,走起路来跟踩了朵云彩似的。法国摄影师拍她的时候,她正站在池塘边赏花,花盆底上的穗子掉进水里,惊起一群金鱼,那画面,跟咱天津杨柳青年画似的,美得不真实。
四、文绣姑娘:敢休皇帝的 "硬核旗人"
要说旗人女子里最 "硬核" 的,那肯定是文绣!她跟溥仪离婚的事儿,在咱天津卫都传遍了,老百姓都说:"这姑娘比爷们儿还厉害!" 法国摄影师拍她的时候,她正闹离婚,穿着素色旗袍,脸上带着笑,跟咱天津姑娘敢作敢当的劲儿似的。
(一)离婚文书上的 "狠劲儿":皇帝也得喊 "姐"
1931 年,文绣拿着离婚文书找到溥仪,说:"我不跟你过了!" 溥仪气得直拍桌子:"哪有皇帝被休的道理!" 文绣叉着腰说:"现在是民国了,我有权离婚!" 这事儿跟咱天津姑娘 "休夫" 似的,轰动了全国。最后溥仪没办法,给了她五万大洋分手费,还得登报声明 "允许离婚"。
法国摄影师拍她的时候,她正拿着报纸看,嘴角上扬,跟咱天津人打赢了官司似的,倍儿得意。照片里的她穿着蓝布旗袍,没戴首饰,可那眼神,比宫里的娘娘们还亮堂。老北京的旗人都说:"文绣这姑娘,跟咱胡同里的丫头一样,实在!"
(二)素面朝天的 "真性情":比化妆品还美
跟婉容的精致不同,文绣平时不爱打扮。法国摄影师拍她的时候,她刚从街上买菜回来,头发简单地梳了个髻,脸上没抹胭脂,跟咱天津胡同里的婶子似的,接地气。有回记者问她:"你咋不打扮打扮?" 她乐了:"我这张脸就这样,打扮了也是文绣,不打扮也是文绣,费那劲干啥!"
最逗的是她的穿着 —— 别人穿旗袍讲究 "紧身合体",她偏穿宽松的,说是 "活动方便"。有回参加聚会,她穿了件自己缝的粗布旗袍,跟那些穿洋装的太太们站一起,一点不怯场,跟咱天津人 "穷得有骨气" 似的,倍儿有面儿。
五、胡同里的旗人丫头:洋镜头下的 "烟火气"
要说老照片里最有烟火气的,还得是咱胡同里的旗人丫头!法国摄影师钻到北京的小胡同里,拍下了不少真实画面 —— 有在门口纳鞋底的,有抱着孩子晒太阳的,跟咱天津胡同里的场景似的,透着股热乎劲儿。
(一)两把头里的 "生活经":一根簪子戴三年
您瞅这张照片 —— 一个旗人媳妇坐在门槛上,梳着简单的 "两把头",头上只插了根银簪子,跟咱天津媳妇戴塑料发卡似的,实惠。她身上的蓝布旗袍打了补丁,可浆洗得干干净净,跟咱天津人 "穷讲究" 似的,体面。
有个老北京的旗人奶奶说:"俺年轻那会儿,一根银簪子能戴三年,睡觉都不摘。有回孩子生病,俺把簪子当了换药钱,病好后又去当铺赎回来,跟见了亲人似的!" 这跟咱天津人 "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个道理,都是过日子的辛酸。
(二)花盆底变 "老头鞋":实在比时髦重要
胡同里的旗人丫头可不穿宫里那种高花盆底,都穿 "平底绣花鞋",跟咱天津人穿布鞋似的,舒服。有个照片里的姑娘,穿着绣着小碎花的布鞋,蹲在地上喂鸡,鞋帮上还沾着泥点子,跟咱天津姑娘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似的,实在。
最逗的是她们的头饰 —— 宫里姑娘戴金戴银,她们就用红绳扎头发,顶多插朵野花。有回法国摄影师给一姑娘拍照,她非要摘朵石榴花插头上,还说:"这花比金子好看,还不花钱!" 这跟咱天津人 "穷开心" 似的,透着股乐观劲儿。
六、津门街坊 "老照片论":旗装美人的 "真假讲究"
现在咱天津人看这些老照片,那叫一个热闹!胡同里的老爷子们聚在茶馆里,能唠一天:
(一)张大爷:"宫里的讲究都是 ' 穷折腾 '"
"您瞅老佛爷那旗袍,一件够咱买十间房!可咱胡同里的丫头呢?一件蓝布褂子穿三年。这叫啥?这叫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张大爷呷了口茶,接着说:"不过话说回来,旗人姑娘的穿戴确实讲究,咱天津卫的旗袍就是跟她们学的。"
(二)李奶奶:"婉容那丫头,活得真潇洒"
"要说这旗人姑娘里,我最服婉容!敢在宫里骑自行车,敢穿旗袍配皮鞋,这胆子比咱天津姑娘还大!" 李奶奶笑了笑,说:"可惜了,生错了时代。要是现在,她准能当模特,比电视上那些明星还俊!"
(三)小王:"文绣才是 ' 人间清醒 '"
"我最佩服文绣!敢跟皇帝离婚,这勇气没谁了!" 小王掏出手机翻照片,"您瞅她离婚后的照片,虽然穿得朴素,但眼神里有光。这才叫 ' 女子本弱,遇强则强 ',比清宫剧里的傻白甜强多了!"
七、结语:老照片里的 "京味美学",咱天津人咋看?
列位看官,这些老照片里的旗人姑娘,就跟咱天津的十八街麻花似的,看着普通,吃起来有滋味。清宫剧里的美人儿是 "艺术加工",可老照片里的主儿才是真性情 —— 有老佛爷的排场,有婉容的时髦,有文绣的硬核,还有胡同丫头的实在。
现在咱天津人穿旗袍,都讲究 "合体、显瘦",可您知道吗?这都是跟旗人姑娘学的。咱天津的旗袍店老板说:"老祖宗的旗袍讲究 ' 天圆地方 ',袖子要盖住手,下摆要遮住脚,跟咱天津人 ' 做人要厚道 ' 一个道理。"
最后送您一句咱天津的老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些旗人姑娘,不管是宫里的还是民间的,都活出了咱中国人的 "精气神"。就跟咱天津人似的,不管有钱没钱,都得活得 "局气、厚道、有骨气"!得嘞,今儿个就唠到这儿,改明儿咱去古文化街瞅瞅旗袍,说不定能遇见 "现代版婉容"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