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立夏,与草木同频生长

2025-05-1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一直以为我已经把二十四节气都写完了,前段时间发布立夏海报的时候想要插入往期“立夏”推文,一搜索天塌啦!

内心OS:什么?!我竟然没有写过立夏。

那么,安排!

️分、至、启、闭

立夏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因为它标志着夏天正式到来,春天挥手告别,所以它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春尽日”。

我们之前讲过,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着非常完善且丰富的节气物候传统。

二十四节气的“主心骨”是“二分二至”,然后再是“四时八节”。

在《左传·僖公五年》记载到: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所谓的分、至、启、闭代表四时八节的传统分法。

分代表春分、秋分,至代表夏至、冬至,启代表立春、立夏,闭则代表立秋、立冬。

书云物是指:史官记录当日云气与物候变化,作为观测天象、预判灾异的依据,以“为备故也”(为防灾祸做准备)。

因此这条文献记载主要强调在两分两至和四立的日子里记录当日的物候现象,指出记录天象是周代“以史为鉴”的传统。

《春秋左传诂》二十卷

这种对于极个别日期的重视,来源于这些日期复杂的社会意义。

比如:“二分二至”是古代历法中重要的观测日期,而“四立”又具有丰富的礼制意义,那么这些日期的确定就极其重要。

因此,才会积累这些日期的“云物”现象,确保这些日期准确无误,从而不影响重要的社会行动。

比如:节俗祭祀活动。

️立夏祭祀

在《礼记·月令》中记载了立夏祭祀的盛大场景:

“是月也,以立夏。

先立夏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

天子乃齐。

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

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

《礼记·月令》

意思就是:

这个月,时序进入立夏。

在立夏前三天,太史官向天子禀告:"某某日立夏,当令之德在于火。(对应五行学说,立夏属火德,象征万物生长繁茂。)"

天子随即斋戒斋心。

立夏当日,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举行迎夏仪式。

回宫后,天子开始论功行赏,分封诸侯。这是一年之中,臣子最快乐的时候了,因为这一时期,属于“闲暇之日”。

古代以农耕为重要国事,而立夏时节正好是春耕之后的空闲时期,万物蓬勃生长,生机盎然,阳光和气候也都刚刚好,不冷不热,人和植物都感到快乐愉悦。再加上天子的赏封,说这一节气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气一点也不为过。喜庆与恩泽广施天下,万民无不欢欣鼓舞。

天子又下令乐官修习礼乐,命太尉推举贤才俊杰,进用能臣良士,选拔德才兼备者。按其才能授予爵位俸禄,务必做到人尽其位,德位相配。

对四时八节的重视,来源悠久,且影响深远。

即便在二十四节气产生之后,四时八节依然独立存在影响着社会生活。

除了一些“云物”记载,还有一种物候记载的现象,即是平常的生产生活。

那么,立夏的物候现象是什么呢?

️立夏物候

在《礼记·月令》中记载: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意思就是:

在立夏时节,初期蝼蝈(蛙)开始鸣叫,好像嚷嚷着夏日的来临。

在中期蚯蚓开始爬出土地,松土。

到了立夏末期,田地间王瓜的藤蔓开始疯狂地攀爬生长,野菜也肆意生长着。

《礼记·月令》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的物候现象,会给人一种世间万物都“很忙”的感觉。

不过,也确实如此。立夏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此时,草木抽条的声响惊醒了晨露,藤蔓攀援的触角丈量着云影,麦穗低头酝酿着金黄的密语,蝉鸣在叶底酝酿着盛夏的序章。

️与草木同频

立,建始也。

万物借天时之力舒展筋骨,仿佛天地间一场无声的共谋,任何事物都在成长。

我想,我也亦当如是。

在我看来,被季节推着向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所有旧日未了之梦,当在立夏的阳光里清醒。

我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人应该呆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但如果暂时做不到自由“流浪”,那么就与草木同频。

让自己内心成长的纹路与万物拔节的声音共振。

愿我们都能在立夏时节,找到前行的光。

只要不停留在原地,往哪走,都是前行。

向下扎根时不问归期,向上生长时自有回响。

祝大家,快乐。

️【参考古籍】

《左传·僖公五年》

《礼记·月令》

阅读更多古籍电子资源,美斯齐在线书库即可查阅

文案 | 猫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 | 猫她(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