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古人穿什么衣服?别以为很保守,穿着比我们大胆许多

2025-05-0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随着夏季的炙热愈加疯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调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对于那些90年代前出生的人来说,或许他们小时候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依赖的是手摇扇或者电风扇。若回望过去,古人没有电扇和空调,那他们又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呢?

首先,我们不得不讨论一下古人在夏天穿什么样的衣服。可能你会认为古人的衣着一定非常保守,或许是繁琐的长袍。但实际上,古人衣着的大胆程度远超我们想象。

提到古人的穿着,许多人首先会想到汉服:那是层层叠叠的领口,飘逸的设计,复古的图案,鲜亮的色彩,以及奢华的丝绸材质。然而,汉服并不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经典服装。中国古代的衣物不仅仅是用来遮体,它们更是社会地位、文化传承和权力象征的体现。在古代,富人和穷人穿着的差异可谓极为明显。

在现代,我们可以在烈日下自由穿上短袖、短裤或者裙子,而传统印象中,古人在炎热的夏季似乎总是穿着沉重的多层衣物,显得相当保守。然而,事情并非如此,这只是在外出时的穿搭。回到家里,古人的穿着则完全不同,正如我们回家换上舒适的家居服一样。

尽管比基尼对古人来说不可能存在,但他们有着薄且半透明的面料,可以帮助保持清凉。比如画家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便描绘了文士们穿着宽松的长袍,内搭吊带裙工作。事实上,古人们在家中很少穿紧身衣,外出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女性的日常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家中,因此,她们的服饰设计更侧重舒适与便利。

在南北朝时期之前,男性在穿着上较为随意,尤其是在盛夏。许多人习惯光膀子,配上宽松裤子,或是内穿亵裤,外披长而轻薄的袍子。女性则偏爱阔腿裤搭配长裙与腰带,面料以薄而透气的材质为主。设计方面,不乏开腿或露肩的款式。部分女性还选择过膝的短裙,既凉爽又方便活动。

隋唐时期,南北统一,夏季服装出现了所谓的“双轨制”——即公服与常服的差异。常服仍主张宽松和舒适。而到了明朝,服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商品生产的扩大,除了最贫困的底层人民外,其他人的服装种类和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丝绸一直是上层社会的宠儿,在服装选择上,丝绸的织造工艺精细,包括织、染、绣等多种技艺。丝绸本身即为昂贵材料,其生产过程极为复杂,丝的产量相较于棉花和麻也更为稀少。因此,它长期以来是贵族和富人阶层的象征,穿上丝绸不仅代表了身份的高贵,也是财富的象征。由于丝绸面料的特性,古人常常穿多层衣物,却丝毫不会感到不适。多层的设计可以有效阻挡阳光直射皮肤,并通过织物与皮肤之间的空气流动,保持身体凉爽。

直到马王堆汉墓的“素纱禅衣”出土之前,世人对“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描述依然无法想象。虽然丝绸极为奢华,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衣物可望而不可及。那么,当时贫困的人们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呢?他们依赖的是两种材料:亚麻和竹子。直到今天,亚麻仍被广泛应用于夏季服装。

为何亚麻和竹子成为普通百姓的首选面料?原因很简单——便宜且实用。亚麻,或称葛衣,在古代史料中屡有记载,是一种可以全年生长、产量高、制作工艺简单的植物,特别适合贫穷家庭使用。然而,麻衣虽然经济实惠,却也有缺点——一旦沾湿,便会变得沉重,贴在皮肤上非常不舒服,尤其在炎热的夏季,穿着非常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古人还发明了竹衣。竹衣,又称隔汗衣,多作为内衣贴身穿着。它由精细打磨的竹管穿结而成,工艺复杂且材料讲究,具有极好的透气性和降温效果。竹管能吸收身体的部分热量,并有效隔离人体与衣物之间的摩擦,促进空气流动,帮助降温。而当人体出汗时,竹管的特殊设计还能引导汗水流下,不会粘湿外衣。

竹衣不仅适合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还广泛应用于科举应试者、戏曲演员和普通百姓之中。竹衣的舒适度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选材而有所不同。尽管竹衣的历史悠久,但随着风扇的普及,它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现存的竹衣多为清末和民国时期的遗物,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安徽、陕西等地。

古人的夏季避暑方式远不止服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天然冰块来保鲜食物和制作冷饮。根据《周礼》记载,周朝曾设有专门的“冰行”部门,专门收集天然冰块储存。而在清代,官员们可以凭“冰票”使用冰来避暑。

此外,古人还用藤蔓、芦苇或竹子编织凉席,供夏天睡觉时使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夏季最常见的降温方式则是使用井水。他们将食物放在篮子中,通过绳子将篮子放入井中,以利用井水的低温来保持食物的新鲜。

罗衣轻飘,裙摆随风轻扬。

总的来说,古人在夏季的穿着与避暑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保守性,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开放与创新。无论哪个时代,富人的服装不仅面料考究,剪裁和款式也与普通百姓有所不同。随着历史的推移,古代的服饰款式和细节发生了变化,但其核心理念却未曾改变。这一演变对于现代中国服装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毕竟,通过服装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的服饰艺术和社会生活的缩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