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馥莉目前正面对一场多重挑战,局势复杂且错综复杂。2025年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作出重要裁决,驳回了她的上诉请求,维持了对建浩公司在汇丰银行账户内18亿美元资产的冻结令。
与此同时,她提出的新品牌战略也遭遇了阻力。此前发布的全新品牌“娃小宗”并未获得渠道的广泛支持,一些经销商已公开表示不满。此外,娃哈哈上海工厂也悄然推出了名为“沪小娃”的桶装水,而该工厂的负责人传言是宗庆后的堂弟宗伟,这使得局面变得更为复杂。
在家族遗产纠纷未解、品牌商标归属不明、新品牌市场反响不佳的情况下,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充满挑战。然而,要是因此小看她,可能为时过早。细看其以往的操作,她一直以独特的“阳谋”破解复杂局面。
去年7月,宗馥莉曾采取一招“自伤式袭击”,主动提出辞职。她指出部分股东对其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导致她无法正常履职。这一举措实际上让股东们陷入两难局面:若允许她辞职,她将摆脱困境;若不允许,意味着股东必须给予她更大的授权与支持。最终,股东未准她辞职,反而给予她更多支持,她成功稳住了董事长职位,并全面接管了宗庆后所持的娃哈哈集团股份,翻盘成功。
如今,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宗馥莉是否能再度破局?娃哈哈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尽管香港高等法院的裁决看似为宗馥莉带来短期困境,但这一决定并非她的最终失败。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法律斗争的核心仍在杭州法院,信托是否有效成立等问题将由其作出终审裁决。因此,这一阶段的裁定,仅意味着宗馥莉在短期内不得不接受资产被冻结的现实,并继续面对来自家族成员的法律挑战。
从战略层面来看,这场法律纷争远比表面复杂。宗馥莉的坚持并非简单的情绪化反应,而是她的一场深思熟虑的“阳谋”。自宗庆后去世后,除了她之外,其他非婚生子女及其权益主张为娃哈哈的传承增添了不小的不确定性。根据中国《民法典》,非婚生子女拥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继承权,这意味着他们有可能通过信托获得股东权益,甚至挑战宗馥莉的决策权。
宗馥莉并未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试图将潜在的治理风险提前解决。通过香港的法律诉讼,她成功迫使对手亮出了底牌,包括关键的《手写指示》和《委托书》。这一举动不仅明确了对手的底线,也锁定了关键资产。她将这场诉讼的主战场集中在18亿美元的资产上,为后续的战略行动赢得了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宗馥莉的战略意图可能是将决胜战场转回到内地法院,杭州法院的法律环境相对更为有利。若这一战略成功,她将彻底重构企业的股权结构,未来可能挑战她的家族成员将不再能参与娃哈哈的经营管理,从而切断潜在的治理风险。
与此同时,宗馥莉在娃哈哈内部推进着另一项重要改革。在股权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她深知要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掌控,必须收回实权。自宗庆后去世后,她开始进行“去杜建英化”改革,逐步将业务重心转向她能够完全控制的“宏胜系”。这一系列调整旨在提高管理效率,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稳固的基础。
此外,宗馥莉还加速了商标的自主申请。自从商标转让遇阻后,她通过宏胜饮料等关联公司申请了大量新的商标,显示出她在品牌保护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视。虽然这一举措遭遇了一些阻力,但她依然在积极推进。
为了应对复杂局面,宗馥莉推出了新的品牌“娃小宗”。这一新品牌不仅仅是为了构建备选品牌,更重要的是为她争取更多话语权。通过“娃小宗”,宗馥莉向股东们展示了她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不过,这一新品牌的推出并非没有挑战。首先,市场接受度低是一个问题,消费者对于这一新品牌的反应冷淡。其次,商标侵权风险也使得“娃小宗”面临法律挑战。此外,部分经销商也对这一变动表示强烈反对,导致品牌推广面临困难。更重要的是,饮料市场的竞争已经变得异常激烈,农夫山泉、怡宝等竞争对手的威胁不容忽视。
为此,宗馥莉也在推动销售体系改革,清退低效经销商,并引入更多的第三方业务员,同时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产品。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她的经营哲学——通过主动改革、强化管理,逐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
宗馥莉的“阳谋”不仅是战略上的突破,也让她在危机中寻求到了机会。尽管这一改革风格带来了不少争议,但她无疑为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借鉴。
未来,宗馥莉的决策可能会决定娃哈哈的命运,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她的每一步操作都在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书写新的篇章。正如所有伟大的商业领袖所面临的挑战一样,宗馥莉的改革之路也必然充满着风险与挑战。希望她能够克服当前的困境,带领娃哈哈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