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半瓶水,还敢来白玉兰当评委,难怪评论区沦陷全是质疑
近日,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名单的公布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尤其是在“海外电视剧单元”的评委席上,胡杏儿的名字引发了许多质疑,而在“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中,童瑶的加入更是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
先来谈谈胡杏儿。她曾是港剧黄金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万凰之王》中她饰演的佟佳?沅以及《怒火街头》中的王思苦等角色,展现了她极具张力的演技。三度斩获TVB视后,更加证明了她在演艺圈的实力。然而,转战内地市场后,胡杏儿的优势似乎逐渐被稀释。尤其是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她饰演的胡咏梅虽具潜力,但与内地演员如孙俪对戏时,仍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她的角色往往存在感薄弱,表演风格也常被诟病过于夸张,缺乏内地观众喜爱的细腻与内敛。这使得网友对于她担任评委的资格产生了不小的疑虑,难道仅凭她在港剧中的成就就能有效地评判内地演员的表演吗?
接着谈童瑶。作为《三十而已》中凭借顾佳一角获得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的她,曾因该角色的完美妻子形象,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认可。观众原以为这将是她事业上的一个跳板,然而,事与愿违,童瑶的后续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从《叛逆者》到《大江大河》,她的表现始终未能突破,《小日子》中的“爽文女主”设定也让观众口碑大打折扣,纷纷吐槽她的演技生硬,角色表现重复单一。更有观众直言,她至今尚未摸到奖座的温度,却被赋予评委重任,难以令人信服。
相较于童瑶,往届的白玉兰评委如海清、陈宝国等,都是圈内公认的演技派,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与专业水准。尤其是陈宝国,拥有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多个视帝大满贯,毫无争议地成为此次评委会主席。而童瑶,尽管拥有23年的从业经验,代表作却并不丰富,因此她担任评委的资格和含金量受到了不少质疑。
而这样的现象并非孤例。在今年的北影节、各大综艺节目中,也不乏类似的争议。例如,张子枫担任“项目创投终审评委会”评委,虽然她在年轻演员中具备一定实力,但缺乏重量级奖项积累,使得不少观众认为她仍显“嫩”。同样,金晨也因其在影视作品中获得的提名和奖项有限,成为了“瞩目未来”单元的评委,许多网友对此感到困惑,认为她作为影视演员的成就与评委职责不相匹配。
这种现象背后,正折射出当前文娱行业中对“专业”的漠视,越来越多“半瓶水”评委的登场,让奖项和节目的权威性受到了削弱。网友们纷纷表示:“让青铜评判王者,如何让人信服?”许多节目和评奖背后,似乎更注重流量和话题度,忽视了对专业评判标准的坚守。
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行业是否在降低对“专业”的敬畏?又或者是流量文化正在侵蚀艺术的评价体系?要想让白玉兰真正盛开,还需依靠那些具备深厚造诣的专家,只有专业的评委才能让这些花开得更加绚烂,奖项的公信力也才能得以保障。
从电影节到综艺舞台,越来越多的“明星评委”出现在观众视野中,但真正能够让人信服的,始终是那些在行业中拥有深厚积淀、过硬专业素质的评审。只有这样,文娱行业才能走向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