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乔冠华和新婚妻子章含之的合影,虽相差22岁,却恩爱无比

2025-05-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1974年,乔冠华与新婚妻子章含之在北京史家胡同51号的家中合影,这是他们婚后不久的一张照片。照片拍摄时,章含之39岁,乔冠华61岁。那天,两人心情愉快,笑得十分灿烂。对于章含之来说,这张照片定格了她与乔冠华在一起的幸福瞬间,象征着他们对彼此的爱与承诺。

尽管两人相差22岁,但他们的感情一直很深厚。章含之和乔冠华的婚姻经常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除了年龄差距外,另一个引发关注的原因是,两人都有过一次婚姻。事实上,章含之和乔冠华走到一起并非一帆风顺。为了在一起,他们克服了子女的强烈反对和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最终迎来了令人羡慕的十年婚姻。那时,两人的婚姻并不被外界看好,但周总理却曾表示:“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早就预料到了。”

章含之的背景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她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同时还是毛主席的英文老师。1973年2月,章含之和洪君彦在史家胡同附近的居委会办理了离婚手续,宣告了他们长达多年的婚姻的结束。

顺便提一下,洪君彦的身份也相当不凡。他是一位经济学者,专门研究美国问题,曾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洪君彦与章含之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恋爱时光。至于他们为何选择离婚,洪君彦在2009年出版的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1972年底,章含之突然向洪君彦提出了离婚,她平静地说:“我们的缘分已经结束,分手吧。这样对我们俩都好。”洪君彦在书中写道:“我听了后非常平静。我心里想:这是迟早的事,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她一提离婚,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有任何争执。”

在那个年代,离婚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甚至连孩子们有时也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洪晃在书中回忆道:“那是最糟糕的五一节,我爸爸把我带到北大的宿舍里跟我谈话。其实他们早已分开了,但爸爸还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有时他还会回到史家胡同住。这次,他直接告诉我,以后不会再回去了。”洪晃接着回忆道:“那天,爸爸陪我从北大坐332路公交车到动物园,再转111路,一直送我到灯市口。然后,他从马路上走到对面坐车回北大。我站在马路边,看着爸爸走过马路,我心里觉得他特惨。”

事实上,乔冠华的子女在他再婚时也曾强烈反对。乔冠华与前妻龚澎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分别是乔宗淮和乔松都,曾有过一段幸福的家庭生活。龚澎在家庭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负责打理家庭的日常事务,使得家庭运转得井井有条。然而,龚澎于1970年因病去世,享年56岁。龚澎去世后,子女们悲痛欲绝,长时间都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因此,当乔冠华在龚澎去世三年后向子女提出再婚的想法时,两个孩子坚决反对,他们完全无法接受父亲再婚的事实。

对于乔松都而言,母亲的位置不应该被任何人取代。在劝说无效后,乔松都选择离家独立生活,以此表达自己与父亲的决裂。多年后,乔松都并不愿再回顾这段往事,她只是淡淡地说:“父亲最后十年过得很复杂,也很艰难,很多话他都压在心里,没有说出口。”

相比于与洪君彦的恋爱和结婚过程,章含之与乔冠华的相遇则充满了偶然性。1967年4月的一天,章含之在史家胡同家对面的一家小文具店里挑选文具。就在这时,一名身材修长的男子走了进来,他戴着眼镜,表情严肃,正准备选购一些纸张。结账时,章含之才知道这名男子是乔冠华,当时他在外交部工作。回忆起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章含之在晚年时曾说道:“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走进那家小文具店。当时文具非常少,我正浏览着这些东西时,一个瘦高的身影走了进来。我转过头,看到了他,他戴着眼镜,神情严肃,似乎带着一种高傲的气质。我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而他却不看我,进店后直接要了写大字报的纸,买完就走了。”

然而,两人真正的再次见面是在1971年春天。当时,章含之已经调入外交部工作。1971年11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并决定派出代表团。乔冠华作为团长,章含之则作为随行翻译之一陪同出访美国。正是在那次美国之行中,乔冠华与章含之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章含之回忆道,虽然她曾想过自己离婚后的多种可能结局,但她没想到最终会与乔冠华走到一起,并重新组建家庭。而当他们结婚时,乔冠华已经是外交部长。1976年11月,由于各种原因,乔冠华离开了外交部长的职务。此后,乔冠华与章含之这对外交夫妻告别了外交生涯。

1977年3月,乔冠华突发心肌梗塞,住院接受治疗。病情稍微好转后,他又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并在同年8月再次住院。乔冠华的病情日渐严重,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章含之始终陪伴在他身旁,给予他无尽的安慰。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乔冠华去世后,章含之痛苦不堪,两个年头后,她带着他的骨灰回到江苏,将他安葬在苏州吴中区的东山华侨公墓。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