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娅:从草原女儿到“恶婆婆专业户”,为拍戏没见父亲最后一面
2024年初,一句严厉的台词迅速席卷了短视频平台,犹如一阵风暴般扑面而来:“你真是饿了,什么都吃得下!”这话出自电视剧《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的覃母。剧中的老太太,翻白眼、嘴角下垂,眼神凶狠,演技犀利,让无数观众心生不满,甚至牙痒痒。然而,谁能想到,这位角色背后的人物,曾在29年前踏上柏林电影节的红毯,西方媒体惊叹:“中国最伟大的女演员诞生了!”她便是艾丽娅,一个从草原牧民的女儿,到如今的“恶婆婆”专业户,双料影后,她的人生曲折动人,比任何剧本都更跌宕起伏。
1965年,艾丽娅出生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父亲是当地的小干部,母亲是蒙古族妇女。艾丽娅自幼便拥有出色的歌舞才艺,然而,她的舞台却是草原上的羊群。她用野花插在头发上,代替珠钗,长鞭变成了她的长剑,蒙古包成了她的演出空间。可命运总是充满变数。1980年冬天,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来学校选角,导演一眼相中了这位十五岁的姑娘:“她的眼睛会说话,就她了!”对于表演,艾丽娅一无所知,只记得第一次站在灯光下时,紧张到手心全是汗,剧本几乎被浸湿。尽管如此,她的表演之路却被一位好心的老师引导着,鼓励她报考电影学院。
1981年,艾丽娅如愿被北京电影学院民族班录取。刚踏入课堂时,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连台词都念不顺啊!”她多年来回忆时总笑着说。她的普通话测试成绩垫底,连“四是四,十是十”都发音不准。老师让她朗读《雷雨》选段,她把“命运”念成了“命孕”,全班笑成一团。但艾丽娅从不轻言放弃,蒙古族的韧劲使她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努力练习绕口令,反复翻阅《新华字典》。大三那年,她成功从六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电影《车轮四重奏》的角色。而她在毕业大戏《骆驼祥子》中饰演的虎妞,凭借着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全场观众三分钟的热烈掌声。
艾丽娅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电影厂,参演了《女绑架者》、《女囚大队》和《醒来吧,妈妈》等作品,尽管演了不少电视剧和电影,却一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1994年,她成为电影《二嫫》的女主角,在片中饰演一个河北农村妇女。影片中有一段卖血换钱的戏,本打算用糖水替代,但艾丽娅坚持要亲自去医院卖血,尽管导演十分担心。她想要体验那种眩晕感,“不真卖血,我演不出那份魂儿。”拍摄时,镜头定格下她苍白的脸上展现出一种诡异的满足感。这段表演后来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材,作为“用生命演戏”的典范。尽管这部小成本电影的制作费只有200万元,但它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艾丽娅也凭此一举捧得了华表奖与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双料影后。在领奖台上,她只说了一句:“奖杯沉甸甸的,像草原的月亮。”然而,在回家的路上,她泪流满面,因为那时她的父亲正因病危而卧床不起。拍摄《红处方》时,她错过了和父亲最后的告别。在剧组的极限等待中,她无能为力,父亲已在她返回时悄然离世。这一事件深深改变了艾丽娅的心态,此后她拍戏总是尽量安排在内蒙古拍摄,想让年迈的母亲多些机会看到自己。
事业有成的艾丽娅,在不经意间收获了爱情。1997年,她在拍摄《红处方》时结识了男主角姚橹。姚橹是浙江人,比艾丽娅小三岁,家庭背景文化深厚。两人在片场有不少对手戏,而姚橹总是被导演训斥,艾丽娅则一条过,展现了她的专业与自信。拍摄结束后,姚橹红着脸向艾丽娅提出修改建议,两人逐渐产生了情愫,虽然外界并不看好这段感情,认为“女影后配新人不长久”,但25年过去了,他们依旧携手同行,感情未曾改变。
艾丽娅与姚橹的爱情故事,也有了一个幸福的结局:他们的女儿出生,三口之家温馨而幸福。即便结婚后,艾丽娅依旧活跃在影视圈。2023年,尽管面临影视行业的寒冬,艾丽娅却依然在12部热播剧中出现,成为观众熟悉的“恶婆婆”面孔。在《平凡之路》中,她逼疯了儿媳张如梅;在《田耕纪》中,她演绎了刻薄的连老夫人。尽管部分观众嫌她“那张脸看了就烦”,但制作人却知道,艾丽娅的角色能提高0.5%的收视率。她的表演让观众既气愤又忍不住想看下去。
在《八角亭谜雾》片场刚刚拍完一场扇耳光的戏,艾丽娅便马上跑去安慰年轻演员,轻声说:“打疼了吧?阿姨给你揉揉。”这就是艾丽娅的真实面貌。某个春天的北京胡同里,人们碰见了这对明星夫妻,59岁的艾丽娅素颜逛菜市场,手里拎着丈夫爱吃的莼菜。当摊主认出她时,她竟像少女一样害羞。或许,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演员的生活:在镜头前毫不保留地撕碎自己,在生活中却是温柔的缝补者。
就像她家乡的萨日朗花,越是经历风吹雨打,便越是开得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