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姬:为自闭症儿子倾尽一生,女儿命运会重蹈覆辙吗?
很多人都曾面临一个相似的困惑: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到平衡?对于女性而言,这个问题更显得复杂。孩子一出生,追求梦想是否还能继续?事业若拼得太多,家庭是否还能顾得过来?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在女演员王姬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沉重的可能性:当你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事业上时,可能需要用一生来偿还那个“当初”的选择。
说起王姬,年纪稍大的观众大概会立刻想起她在《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经典角色——“阿春”。她的演技堪称精湛,眼神深邃,举止有韵味,把那个在异国他乡挣扎求生的中年女人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角色的坚韧与柔情。
但你或许不知道,王姬曾在美国打工、洗盘子、刷厕所。她不是依靠背景走红的演员,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踏实从话剧舞台开始,克服重重困难,才最终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很多人只看到了她“红”后的风光,却忽略了她背后的艰辛。她是凭借不服输的劲头,一步步挤进了那个璀璨的世界。
1992年,冯小刚还只是个刚有点名气的副导演,偶然见到王姬,认为她是“阿春”这一角色的最佳人选。尽管面临着压力,他坚持推荐了王姬,才有了她这次破茧成蝶的机会。
此时的王姬,怀着第二个孩子,家里大女儿高丽雯刚学会叫“妈妈”。尽管她和丈夫高峰在美国生活辛苦,但也过得安稳。然而,当机会来临时,她几乎没有犹豫,带着怀孕的身躯毅然回国拍戏。她认为,这是命运给她的一次机会,不抓住,可能就永远没有了。
她告诉自己,第一次怀孕时也在打工、洗盘子,第二胎应该没问题。但她没有意识到,身体的警告是无法忽视的。
怀孕拍戏、熬夜赶场、长时间站立,甚至连续通宵,只为不让冯小刚失望、不让这个角色溜走。她忍受孕期的不适,一边背台词,一边告诉自己:“这个孩子是我的福星。”
然而,现实狠狠给了她一记耳光。
孩子出生那天,家里满是喜悦——男孩,健康无碍,王姬终于松了一口气。事业开始回暖,家庭幸福圆满,看似一切都已步入正轨。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在最不经意时翻转。
孩子一岁时,突然高烧不退,口吐白沫,被紧急送医。王姬当时在片场拍戏,接到电话赶回家,才知道孩子不仅癫痫,还可能有自闭症倾向。
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这个孩子的大脑发育存在问题,很可能是孕期营养不良和高压的结果,长期需要药物治疗,且终身需要照护。”
她呆立在原地,无法接受这个打击。
曾被她视为“福星”的孩子,瞬间成了她永远的牵挂。
王姬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三天没有进食,也不敢面对家人,更不敢面对那声声呼唤“妈妈”的女儿,以及那个曾在她肚子里轻轻踢动的儿子。
“我为什么要去拍那个戏?!”她不停地责怪自己,泪如雨下,像个失控的孩子。
那时,她的丈夫高峰看着她,也只能默默陪伴着,心疼却没有一丝责怪。
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王姬放弃了演艺事业的黄金期,带着孩子走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她几乎跑遍了国内外的大医院,无论是中医、西医,还是针灸、康复,她都一一尝试。只要有人说有一线希望,她就去。
她曾为了筹钱拍戏,角色大小不论,是否有尊严不计。她说:“那时候,我不是为了梦想去演戏,我是为了儿子能活下去而演。”
她拼命拯救孩子,事实上,也是在拯救自己。
然而,王姬的世界里,除了儿子,还有个女儿——高丽雯。
高丽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孩,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精通多种语言,从小成绩优异、独立懂事。她原本有自己的未来规划,想成为一名外交官。但一切都因为弟弟的病而悄然改变。
高丽雯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弟弟回家时,外婆总会做一桌子菜;我回家时,桌子上却是空的。妈妈打电话,总是问弟弟的情况,问我时只是简单说一句‘你还好吗’,然后就挂了。”
她说得平静,但每个字都像针扎在心里。
后来,母亲劝她学表演,说:“多挣点钱,帮着家里。”高丽雯犹豫了,她知道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梦想。但最后,她还是进入了演艺圈,出演了《少帅》中的宋美龄。
她演得很出色,可没有人知道,她的初衷并非为了自己,而是希望能为弟弟减轻一些痛苦,为母亲分担一些负担。
在一次采访中,王姬曾真诚地说:“高丽雯是上天派给我的天使。”她的语气充满感激,但镜头一转,高丽雯站在旁边,眼里却闪着泪光。
王姬为她安排了职业发展路线,掌控着她的收入,甚至连女儿的婚姻都在她的掌握之中——直到女儿结婚三个月后,王姬才知道自己已经当上了岳母。
高丽雯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为弟弟“代偿”人生的替代品。
如今,高丽雯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渐渐选择远离公众视野。她的婚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叛逆”,也是她的“自救”。
她曾说过一句话很动人:“我爱弟弟,也会照顾他。但我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永远活在妈妈的阴影下。”
她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希望能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仅仅是为了填补他人的空缺。
王姬这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无奈。她是个出色的演员,也是个尽心尽力的母亲。她曾倾尽全力为儿子寻找治愈的希望,也试图通过女儿来弥补内心的亏欠。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忽略了一点——女儿不是她未完成的那条路的延续。
高丽雯是否应该照顾弟弟?答案是肯定的。但她是否也应该被看到、被尊重、被呵护?这同样理所当然。
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其实许多中国家庭都在上演类似的情节:大孩子成为牺牲品,二孩子成为“宝贝”;“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你是女儿,就要懂事”……
但孩子不应成为道德的筹码,每个生命都应拥有完整的、自由的人生。
王姬是伟大的母亲,但她也应该学会放手,让女儿走她自己的路,而不是她未曾走完的那条旧路。